寒冷的冬天终于~终于过去了,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约上两三好友户外出游的好时节。吃着零食,谈天说地,夜晚再烫壶好酒,对着满天繁星互诉衷肠,那感觉,想着就爽!可是,这里还是得提醒各位:岁月虽好,切不能掉以轻 “心” 啊!
近期,曾备受关注的 “世纪婴儿” 千千,因心源性猝死离世,年仅 25 岁。这一消息令人痛心不已,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关注心脏健康的警钟。很多时候,看似平常的身体不适,或许正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比如心梗,一旦忽视,后果不堪设想。
图源:Pixabay
我们急诊每年都会遇到很多胸痛患者,有些早期感觉只是胸闷而已,一点点的不舒服,没有引起重视,拖着,熬着,最后只有惋惜加痛心了!还记得我们医院普外科的李医生,在半夜写论文时突发胸痛,身为一位工作多年的医务工作者,他就预感这事不简单,立马叫家属开车送来医院,在急诊大门时,已经全身乏力,大汗淋漓!立马做个心电图,当即一看——ST段明显抬高了!立即抽血化验,立马去导管室!但是后来,还发现李医生还有主动脉夹层!庆幸的是发现及时!
那么哪些症状提示你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了呢?
1、突然胸痛
疼痛剧烈,压榨感、紧迫感,像“喝了辣椒水”,“吃了大头蒜”长时间不缓解
2、其他部位易忽视、混淆的疼痛
痛在身,病在心!这几种疼痛,你也要警惕了
①上腹痛 容易被误解为吃坏了肚子
②左肩痛 左肩乃至左前臂都痛,容易被误以为肌肉劳损、肩周炎,在家休息休息就能好
③牙痛 常表现为牙痛剧烈但疼痛部位不明确,服用止疼药还是不能缓解
④咽喉疼痛 突然的情绪波动、体力劳动后的咽部紧缩感、不适感等
3、大汗
大汗一定得引起注意了!70%的男性心梗前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主要是心输出量的大量减少和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都会造成心脏病发作的大量出汗
4、虚弱、疲乏感
图源:Pixabay
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1、作息规律,控制情绪
熬夜、缺水导致体内血容量缺乏、灌注不足,再加之熬夜、劳累等情况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规劝大家尽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避免大喜大悲,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2、膳食方面
以富含营养的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便秘,避免暴饮暴食,还有一句老话:多喝水!避免血液黏稠。
3、戒烟限酒
戒烟!戒烟!戒烟 !长期的吸烟会导致动脉血管的硬化,尼古丁、焦油等物质的摄入也会导致冠状动脉的收缩、痉挛、急性闭塞,重要的话说三次!过度饮酒也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小酌怡情莫贪杯)!
4、注意保暖
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要风度,同时也得要温度!
5、指标控制
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血压、血脂,管理好自己的体重。
供稿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审核专家:艾山木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