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烧伤、烫伤屡见不鲜。如鞭炮、烟头烧伤,开水、滚油等高温液体溅伤,热蒸汽烫伤等等。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1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烧伤危害。尤其是小孩天性好动,到处抓东西的时候更容易发生烧伤、烫伤的危险。国内文献报道:在所有的儿童意外伤害中,小儿烧 (烫) 伤的发生率最高,占34%。烧伤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肉体的双重创伤,尤其是深Ⅱ度以上的烧伤,疗程漫长,经历的痛苦和过程的艰辛不言而喻。
因此,早期、及时、科学的干预对于烧烫伤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轻度烧烫伤:关键5步
第一步:冲
将烧烫伤的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洗或浸泡,通过冷水迅速散热,以降低对深部组织的伤害。根据疼痛程度,可适当延长冲洗或浸泡的时间。切记不要在伤处涂抹草药、牙膏、醋、酱油、菜油等,此类物品可能会造成伤口细菌感染,并有可能加重烧伤深度。
第二步:脱
在充分的冲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脱去衣物。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但千万不要强行剥离衣物,以免弄破水泡。因为水泡表皮在烧伤早期有保护创面的作用,能够减轻疼痛、减少渗出、预防感染。由于烧伤后受伤部位会肿胀,一定要在伤处尚未肿胀前把戒指、手表、皮带、鞋子或其它紧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体肿胀后无法去除,而造成血运不畅,引起肢体缺血缺氧性坏死或更严重的后果。
第三步:泡
对于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此时,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注意不可用冰块直接冷敷,应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但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及小孩和老人,要注意浸泡时间和水温,以免造成体温过低,从而降低皮肤的抵抗能力,加重烧伤损害。
第四步:盖
使用干净的或无菌的纱布、棉质的布类覆盖于伤口,并稍加固定。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有助于保持创口的清洁和减轻疼痛。但是需注意不要固定过紧,以免影响血供而造成不良后果。
第五步:送
严重烧伤、烫伤的并发症往往不会立即显现,由于痛觉神经被破坏,最深度的烧伤有可能只引起最轻微的疼痛;而且,火灾现场的烧伤,可能还会并发呼吸道的损害。普通群众往往容易忽视或者心存侥幸,最终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因此,情况严重者需立即呼叫120转运至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重度烧伤处理办法
若伤者深度烧伤或烧伤面积大,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1、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不要有任何的迟疑,不要擅自在家中处理重度烧伤,应立刻接受专业的医疗救治。
2、不要强行剥脱烧伤部位的任何衣物
患处可能覆盖有衣物,如果衣物与烧烫伤处有粘连,千万不要试图撕扯或移动,因为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会撕脱皮肤,导致患处出血。然而,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紧密的话,应移除烧烫伤部位周边的衣物,以免后续粘连到烧伤区域。
3、警惕患者休克症状
时刻监控患者休克体征,如乏力、心跳加快、皮肤湿冷、意识模糊、恶心。要保持和患者谈话,以观察其意识。若患者出现休克体征,应适当抬高双下肢和头部,使得上下躯干的血液能迅速回心,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
4、早期去除约束
烧烫伤后该部位及邻近部位会肿胀,要在伤处尚未肿胀前把戒指、手表、皮带、鞋子或其它紧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体肿胀后无法去除造成严重后果。
避免烧伤带来的二次损害
1、不宜将冰块直接敷于患处
过大的温差会带来二次损伤。仅用冷水冲洗,或用毛巾、棉布包裹冰块后冷敷。胸前、会阴部、腹部、足底不可擅自冰敷。
2、不要凭想象乱用东西涂抹伤口
如牛奶、菜油、猪油、杂七杂八的药膏等等,这些东西不利于患处热量的释放。接触后会延缓治愈过程,增加患处疼痛。同时还会加重感染风险。
3、不要挤压患处及撕破水泡
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患处皮肤,以减少细菌感染机会。禁止挤压水疱,及撕除患处周围的表皮。
供稿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审核专家:艾山木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