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就像隐匿在身体里的 “隐形杀手”,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在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才察觉,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体检中的一些关键指标,就如同肾脏健康的 “晴雨表”,能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肾脏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些至关重要的体检指标。
尿常规指标
尿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极少量蛋白质,尿常规检测呈阴性。一旦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蛋白质就会漏出到尿液中,使尿蛋白呈阳性。持续的尿蛋白是肾脏疾病的重要标志,哪怕是微量白蛋白尿,也可能提示早期肾脏病变。例如,一位原本健康的中年男性,在体检时发现尿蛋白弱阳性,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早期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量越多,肾脏损伤可能越严重,长期大量蛋白尿会加速肾脏疾病进展。
尿潜血
尿潜血阳性意味着尿液中存在红细胞,这可能是肾脏、尿路等部位出血所致。当然,女性经期污染、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引起短暂性尿潜血,但排除这些因素后仍持续阳性,就需高度警惕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等。有的患者因肉眼看不到血尿,即便体检发现尿潜血阳性也未重视,结果病情逐渐发展,肾脏损伤不断加重。
肾功能指标
血肌酐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出。肾脏功能正常时,血肌酐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男性正常范围一般在 53 - 106μmol/L,女性在 44 - 97μmol/L 。当肾脏功能下降,排泄肌酐的能力减弱,血肌酐就会升高。不过,血肌酐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且只有当肾脏功能受损超过 50% 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所以它不能灵敏反映早期肾脏病变,但对评估肾脏功能整体状况十分重要。
尿素氮
尿素氮也是反映肾功能的常用指标。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尿素氮,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尿素氮会在体内蓄积升高。然而,尿素氮易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干扰,比如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后,尿素氮可能短暂升高,所以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肾脏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核心指标,它能更准确地反映肾脏过滤血液中废物和多余水分的能力。通过公式计算或特殊检查获得 GFR 值,正常范围一般在 90 - 120ml/min/1.73m²。GFR 低于 60ml/min/1.73m²,提示肾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害;低于 15ml/min/1.73m² 则进入尿毒症阶段。相较于血肌酐,GFR 能更早发现肾脏功能异常。
其他指标
血尿酸
尿酸经肾脏排泄,肾脏功能受损时,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升高。同时,高尿酸血症也会反过来损伤肾脏,形成恶性循环。长期高尿酸还可能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引发痛风性肾病。因此,体检时发现血尿酸异常升高,也要关注肾脏健康。
定期体检,关注这些与肾脏相关的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就能在慢性肾脏病隐匿发展时及时察觉,为肾脏健康争取更多保护机会,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