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肾脏病似乎更多地与中老年人挂钩,但近年来,肾脏病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这背后涉及多种复杂因素,严重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健康。

不良生活习惯占据主导

饮食结构不合理

当代年轻人的饮食习惯普遍偏向高盐、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大量摄入高盐食物,如各种腌制食品、快餐中的调味酱料等,会使人体钠摄入量远超正常标准。高钠饮食可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而高血压长期作用于肾脏,会对肾小球等肾单位造成损伤。据统计,每天盐摄入量超过 6 克的人群,患肾脏疾病风险较正常摄入人群高出约 20%。同时,过量的糖分和脂肪摄入易引发肥胖,肥胖不仅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还会促使肾脏发生病理改变,如肾小球肥大等。此外,过度追求高蛋白饮食,尤其是摄入大量劣质蛋白,会加重肾脏的滤过压力,长此以往,肾脏功能难免受损。

缺乏运动与熬夜成常态

如今,多数年轻人工作性质决定其长期久坐,运动量严重不足。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不仅容易引发肥胖相关的肾脏问题,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肾脏供血不足。而熬夜更是成为年轻人的生活 “标配”,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和新陈代谢。肾脏在夜间本应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熬夜却使其持续工作,无法得到充分休息,进而降低肾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加肾脏疾病发病几率。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比规律作息人群高 30% - 50%。

环境因素影响不容小觑

环境污染加剧肾脏负担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铅、汞、镉等)、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有机溶剂)等,通过呼吸、饮水和饮食等途径进入人体,最终大多需经肾脏过滤和排泄。长期暴露在这种污染环境下,肾脏持续接触有害物质,细胞结构和功能易受损害。例如,铅可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脏重吸收和排泄功能障碍;汞能与肾脏内蛋白质结合,破坏肾脏细胞的正常代谢,引发肾脏疾病。

药物滥用现象突出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年轻人在身体不适时往往急于缓解症状,自行购买并服用各种药物,忽视了药物的副作用。许多常见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部分中药等,都具有一定肾毒性。以解热镇痛药为例,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而且,一些年轻人用药不规范,随意增减剂量或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进一步加重肾脏代谢负担。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经肾脏排泄,过多的药物毒素堆积易造成肾脏细胞损伤,日积月累,肾脏功能逐渐衰退。

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部分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此类病史,年轻人患肾脏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早期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有助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对疾病认知不足延误治疗

年轻人通常自认为身体健康,对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不够重视。肾脏病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水肿、蛋白尿或血尿,容易被忽视。当出现明显不适再就医时,病情可能已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例如,许多年轻人在体检时发现尿蛋白阳性,但因无症状而未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最终导致肾脏疾病逐渐恶化。

肾脏病越来越年轻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轻人应重视自身健康,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合理用药,定期体检,以降低肾脏病的发病风险。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