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亦真
摄影:赵仲弈
从莱特兄弟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到1917年“飞行汽车之父”柯蒂斯尝试研制人类第一款飞行汽车;从1939年泰勒·霍华德设计并制造第一辆具备可拆卸机翼的飞行汽车原型,到1991年第一款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的问世……自从人类开始探索天空以来,如何为汽车插上“翅膀”,已经成为萦绕交通行业百余年的“历史之问”。

近年来,在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加持下,低空智能交通在多元化应用场景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2024年更是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随之而来的是全新的城市空中交通(UAM)。万亿市场前景之下,不少人开始畅想,未来能否一出家门就看到满天的“飞行汽车”。“这种设想不是梦想,我想会在未来的三五十年里面实现。”3月18日,同济大学教授、飞行器工程研究所所长沈海军走进上海市崇明中学,以《低空经济与城市空中交通》为题,向在场师生生动描绘了一幅“人飞于天、货行于空”的未来画卷。
一直到21世纪之后,飞行汽车才迎来“上天”的曙光。2021年,吉利旗下的“太力”传统飞行汽车获全球首张美国FAA的轻型运动型飞机适航认证。“然而,传统的油动飞行汽车因无法垂直起降,且安全性、便捷性、智能性和环保性先天不足,难以在UAM中普及推广。”沈海军教授表示。在满怀期待的公众看来,飞行汽车永远都在“跳票”,永远都存在于“不久的将来”,就好似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
“UAM必然是低空经济中最诱人的部分,而eVTOL又将会成为UAM的主角。”沈海军教授表示,现被称作“飞行汽车”或“空中的士”的eVTOL,不仅安全性更高、噪音更小,且驾驶门槛更低,已成为当下最热门、最具前景的低空航空器。垂直飞行协会将eVTOL定义为“直升机诞生以来航空业最重要的技术变革。”
低空空域的“松绑”是沈海军教授最为关注的重点政策。“低空空域开放对于低空经济发展而言,就好比舞台对于演员。演员没有舞台就无法呈现精彩的表演,而低空空域严格管制下的低空经济难以焕发活力。”去年11月,中央空管委宣布将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600米以下空域的管理权将下放给地方政府。这不仅是对传统空域管理的一次大胆突破,更将成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标志性起点。沈海军教授也坦言,上海其实是低空经济步子走得最小、最慢的城市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杂人多,管理难度非常之大。”他表示,空域毕竟涉及到的方面很多,还需要协调对民航、军用及其他行业的影响,逐步试点放开,不断探索前行。
低空经济与航空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在空中搭建独属于eVTOL的交通系统?eVTOL究竟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互动环节,在场学生纷纷踊跃提问,在沈海军教授的耐心解答中碰撞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对于未来城市交通方式的无限遐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城市的天际线将不再仅仅是高楼大厦的堆砌,而将增添一抹全新的风景线——“空中的士”。它们将成为连接地面与天空的桥梁,重塑城市出行的格局,打造未来的“空中之城”。
“大师课堂——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由上海市科协、上海市教委联合主办,邀请院士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与学生面对面互动,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更好地“孵化”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素质,在助推“双减”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树立起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来源: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