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十大奇观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陈枳衡

老茎生花

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树干、老枝上开花的现象。老茎生花的形成与热带雨林特殊的环境有关,是植物在进化中逐渐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生物现象,处于中、下层的树木在与上层植物争夺阳光时处于劣势,花朵也无法高占枝头吸引传粉者。因此,它们选择把花朵开在老枝和树干上相对比较空旷的位置,使得花朵更容易被昆虫发现和光顾,有利于繁衍后代。此外,茎花现象便于输送养分,减少能量的消耗,粗壮的树干也能承受果实的重压。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也称“树冠花园”,是指在雨林乔木的地上部分具有很多种类的附生类和攀援类植物栖息生长的现象。雨林之中,因为树木通常非常高大,树冠浓密,透射到地面的阳光相对较少。而接近地面,又有大量的灌木、小乔木密集生长,多数低矮的草本植物就会难以获取足够的阳光。然而,树干、树冠上却有很多机会。因此,有一些“聪明”的低矮或攀援植物,发现了这样绝佳的机会,慢慢进化出了离开地面、以树木为栖息之处而生存的“绝技”,能够争夺更多的阳光。

滴水叶尖

又称滴水尖,主要是指热带雨林多数植物叶片上的水顺叶尖流下的现象。滴水叶尖的形成与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环境有关,相对湿度极高,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发生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为了排除这些水膜,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进化,这些叶片形成尾状叶尖,下垂的尾状叶尖很容易引导叶片表面水膜汇集在一起变成水珠流淌下来,从而形成“滴水叶尖”的热带雨林奇特景观。

巨叶现象

巨叶现象是指在热带雨林中生长的植物有很多种类有着巨大的叶子,因巨大的叶片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阳光而长成,大型的叶片下可以容纳数人在叶子下避雨,通常认为这是热带雨林草木植物适应弱光的结果。

七彩雨林

是指雨林里的很多树种会在四季长新叶,各种各样的植物新叶在茫茫雨林“绿海”中显得格外的醒目,使得雨林俯瞰七彩斑斓,充满魅力。这是植物为适应雨林常年温暖,适宜生长的环境做出的生态对策,嫩叶呈现红、黄等彩色可以保护叶片,减少紫外线的伤害以及食草动物的啃食。

绞杀现象

是指绞杀植物的果实被鸟类取食后,种子不消化,被排泄在其他乔木上。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种子发芽,长出许多气根来,长出的气根沿着寄主树干爬到地面,并插入土壤中,抢夺寄主植物的养分和水分。这些气生根逐渐增粗并分枝,形成根网紧紧地把寄主树的主干箍住,阻止了寄主植物的生长,并随着时间推移,绞杀植物的气生根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而被绞杀的寄主植物终因外部绞杀的压迫和内部养分的缺乏而死亡、枯烂。绞杀植物的主干部分仅剩气根围成的一圈,形似猪笼。在热带雨林里,具有绞杀功能的榕树就有二三十种。它们往往选择一些高大挺拔的寄主作为绞杀对象,这样可以较容易获得更广阔的生态位,而且寄主被绞杀死亡后也会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绞杀现象是植物之间竞争的一种很残酷的事实,颇有动物界“鸠占鹊巢”的意思。

板根现象

又称板状根,是指雨林一些高大树木的基部具有巨大的侧翼,可达数米高、数米宽,具有支撑、吸收营养和呼吸等功能。板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 的问题,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藤本攀附

是指种类繁多的藤本植物形成的藤本缠绕景象。依树蔓生的海南藤芋,茂密的蜈蚣藤和盘根错节、横亘雨林的榼藤等,共同构成了一幅幅雨林奇观。它们争相攀爬接受阳光的洗礼,峭壁、山石或者茂盛的大树都是这些攀附植物的依靠。在热带雨林中常常见到茂盛的大树被攀附植物盘绕包围。这也是藤本植物为争夺更多的阳光和生存空间形成的生态对策。

独木成林

榕树生长过程中,会在伸展的枝条上生出“气生根”。刚长出的“气生根”仿佛胡须一般细细长长,向下垂落,等它们落入土壤后就会逐渐增粗,慢慢成为支柱根。支柱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同时还支撑着不断向外扩展的树枝,使原来的树冠不断扩大。这些不断形成的支柱根就像许多只脚,不断的开阔疆土,日复一日,就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壮观景象。这是争夺更多阳光和生存空间形成的独特景观,同时也有力地支撑起庞大的树冠,有助于这些树木站稳脚跟。

根抱石

又称“石上树”,在热带雨林中出现这种现象的通常是榕树,庞大的树根缠绕着石头生长,最终气生根也会顺着石头不断生长,形成石上树。这是雨林植物为了争夺更多的生长空间形成的独特现象,这可以帮助植物获得更稳固的生长条件,也体现出雨林的水热条件十分丰富。

来源: 海南大学科普团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