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环章鱼——海洋中的美丽杀手

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23级 朱曦

指导老师:蔡晓霓

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世界里,生活着一种小巧却暗藏致命危险的生物——蓝环章鱼。尤其在我国海南周边海域,也能发现它们神秘的身影,其美丽与危险并存,吸引着无数海洋爱好者与研究者的目光。

蓝环章鱼体型娇小可爱,通常只有5厘米左右,差不多和成年人的手掌大小相近。它的身体呈椭圆形,腕足修长且灵活,上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蓝色环状斑纹。这些蓝环平时并不起眼,可一旦蓝环章鱼受到威胁,它们就会瞬间闪烁出耀眼的蓝光,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美丽至极却又暗藏杀机。

在海南的海域中,蓝环章鱼主要栖息在潮间带至水深较浅的区域,比如一些珊瑚礁、礁石缝隙以及海藻丛生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还为其提供了绝佳的藏身之所,便于它们躲避天敌的追捕。海南温暖的海水和独特的海洋生态环境,为蓝环章鱼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蓝环章鱼是典型的夜行性生物,白天,它们安静地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将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它们的身影。等到夜幕降临,整个海洋世界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蓝环章鱼便从藏身之处悄然爬出,开始了它们的捕食之旅。它们以虾、蟹以及小型鱼类等为食,凭借着敏锐的视觉和灵活的腕足,迅速而准确地捕获猎物。

蓝环章鱼最让人胆寒的,是它拥有的超强毒性。在它的唾液腺和毒腺中,储存着一种极为致命的毒素,其中包含河豚毒素、血清素、组胺等多种成分。河豚毒素的毒性堪称恐怖,只需极小的剂量,就能阻断生物的神经传导,导致肌肉麻痹,受害者会逐渐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呼吸也会变得越来越微弱,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更为棘手的是,目前针对蓝环章鱼的毒素,还没有特效解毒剂。一旦被它咬伤,起初可能只是感觉轻微的刺痛,很容易被忽视,但短时间内,症状就会急剧恶化,生命危在旦夕。

虽然蓝环章鱼毒性猛烈,但它们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感到自身受到严重威胁,比如被人类不小心触碰、抓握时,才会出于自卫而发动攻击。所以,当在海南海边游玩或者进行海洋活动时,哪怕遇到再可爱、再新奇的海洋生物,都不要轻易用手去触摸,保持安全距离,静静欣赏它们的美丽,才是与这些海洋生灵和谐共处的最佳方式。

而在海南的烧烤摊等场合,如果遇到章鱼,也需要留意是否有蓝环章鱼混入其中。蓝环章鱼和普通章鱼以及可能存在的“金环”(可能是其他花纹的误解)有明显的区别。蓝环章鱼体型普遍较小,而普通章鱼比如常见的真蛸、短蛸等,体型往往较大。蓝环章鱼的腕足上有独特的蓝色环状斑纹,在受到刺激时蓝色环纹会更加鲜艳夺目;普通章鱼一般没有这样鲜明的蓝色环纹,有的可能会有其他颜色和形状的花纹,但不会是蓝色圆环。如果是所谓的“金环”章鱼,一般在自然界中没有专门以此命名的章鱼种类,很可能是花纹呈现金色或类似色调的章鱼,其花纹通常也不会是规整的环状,且金色花纹与蓝色环纹在颜色上有很大差异,仔细观察就能区分。

为了安全起见,在海南的烧烤摊等地方,如果不确定章鱼的种类,尤其是看到有类似蓝环的特征时,不要轻易食用,及时向摊主询问确认,确保自身安全。毕竟,蓝环章鱼的毒性在烹饪过程中也不一定能完全被破坏,食用它存在极大的健康风险。

来源: 海南大学科普团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