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拟髭蟾

角蟾科、拟髭蟾属两栖动物。雄蟾体长50-55毫米。体形扁平。头大而宽扁。吻部宽阔,吻端圆,略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鼻间距约为眼间距的2/3。瞳孔纵置。鼓膜明显。颞褶明显。上颌齿发达。舌大,后端有缺刻且深。无犁骨齿。有单咽下内声囊。前肢细弱。前臂及手长略短于体长之半。指细长。内蹠突椭圆形,无外蹠突。雄性上唇缘没有锥状黑刺。有雄性线。后肢细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仅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指端圆,色浅;趾端圆、色浅。趾侧有缘膜。背面紫褐色,体背面及体侧有紫黑色小斑点;眼球上半部浅蓝色,下部黑棕色;前臂及股、胫部各有3-5条紫黑色窄横纹;腹面正中白色,腹侧及腹后部紫褐色,满布乳白色痣粒。

海南拟髭蟾生活于海拔290-340米的山间小流溪两侧坡地草丛中。成蟾栖息于阴暗潮湿环境中,一般隐蔽于杂草和落叶之间,体色与落叶近似,不易被发现。分布于中国海南(陵水吊罗山、琼中五指山、乐东尖峰岭)。

来源: 海南大学科普团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