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仅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更是微生物滋生的活跃期,食物变质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容易引发肠胃不适,乃至食源性疾病。尤其是学校人员聚集,想要享受校园的美好“食”光,就请收下这份指南。

★★学生篇

********勤洗手,**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降低将病原体“吃”进嘴里的风险,首先要做到勤洗手。★谨慎选择就餐场所,不吃路边无证摊贩的食物,这些食物的制作过程往往缺乏监管,卫生条件堪忧。

****会看标签,**琳琅满目的零食诱惑很大,但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包装,检查有无破损、胀袋等异常情况,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配料表,拒绝“三无食品”,并谨慎选择含有添加剂过多的食品。

****保证摄入食物的新鲜性,**遵循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建议,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对于易腐食品,如酸奶、水果等更要注意存放时间,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若发现食物有损伤、异味后,要避免食用。

****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该怎么做?**一旦出现可能由食物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患上食源性疾病,并立即停止食用有可能导致问题的食物,并留样保存,及时向老师或学校医务室的医生详细报告自己的情况。若症状严重,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学校食堂篇

****源头把控要做好。**食堂需严格筛选食材供应商,确保其具备合法资质,从源头保障食材安全。采购时,要仔细查验每批食材,坚决杜绝采购“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以及来源不明的食材。

****从业人员管理要加强。**食堂要定期开展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患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加工制作过程要严格。**加工过程中,食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操作前,穿戴好清洁的工作衣帽、口罩,洗净双手,避免手部细菌污染食品。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使用不同的案板、刀具,防止交叉污染。

****良好的环境卫生要保持。**每餐结束后,及时清理餐桌、地面,清除食物残渣和油污,定期对食堂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包括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减少细菌滋生。

****食品留样要规范。**每餐次的食品均至少留样48小时,留样量不少于125g。

食品安全无小事,让你我携手,共同编织校园食品安全的严密防护网,助力校园美好“食”光!

来源: 营养与食品安全科 魏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