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什么是儿童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组成,还会影响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当铁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时,就会导致体内铁储备耗竭,进而引发贫血。贫血时,身体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氧。

PART.02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通常随着缺铁程度的加重而逐渐显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能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少数有异嗜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神经系统症状

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委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童。

心血管系统症状

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其他症状

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此外,缺铁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使体重增长率低于正常。

PART.03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其出生后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的摄入不足

这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人乳、牛乳和谷物中的含铁量非常低,因此如不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就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生长发育需求增加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增加较快,对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婴儿5个月和1岁时的体重分别是其出生时的2倍和3倍,此时如果不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就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铁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小儿对铁的吸收。小儿经常腹泻不仅会影响对铁的吸收,还会增加铁的排泄。此外,某些食物中的成分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如茶叶中的鞣酸、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等。

铁的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失血是导致铁丢失过多的主要原因,常见于一些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肠道息肉、钩虫病、牛奶过敏引起的肠出血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