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人时感到很放松,而当进入社交场合,就会感到焦虑、紧张、窘迫不安,总想逃离社交场合。在公开场合说话会紧张不安,在人多的场合想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一、社交焦虑是什么
这种由社交场合引起的紧张不安,即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情感体验,通常在社交场合中与他人互动或进行一些公开活动时产生,他们对可能受到他人的评价产生担心和焦虑,这种担心常常与实际并不相符合。社交焦虑可能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及发展造成影响,长期的社交焦虑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交焦虑障碍[1]。
社交焦虑多由情境引起,未达临床诊断标准的社交焦虑障碍,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进行缓解。
二、社交焦虑的表现
让我们来看看小明的例子
小明参加了一场聚会,对面坐着一位第一次见面的女生,主动和他打招呼。
图片:王晓敏
小明想着:“我会紧张、脸红,她会发现我的脸红,其他人也会盯着我,他们会看出我的紧张,会嘲笑我。”
此时小明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躯体、情绪和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脸红、发抖、心跳加快。
情绪反应:紧张、担心。
行为反应:不敢抬头对着对方说话,回避和他人的眼神交流。
社交焦虑的个体会体验到更少的积极情绪,更容易捕捉社交情境中的负面信息,并也善于将中性信息进行负面解释。而当陷入焦虑情绪时,也会出现“注意狭窄”现象。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过度关注自己的脸红,并伴随认知歪曲,会想“对方肯定发现我的脸红了”“我太没用了”“对方笑了肯定是在嘲笑我”。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这种过度的自我关注,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脸红这件事上,而不是对方的说话内容,也无法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去关注除了脸红之外的其他信息。
冗思也是社交焦虑的特征之一。对方的一句话,会让我们反复纠结,猜想对方是不是在批评自己,是不是看不起自己,但可能对方并没有这个意思。而处在焦虑情绪状态中的个体,很难转换角度看待问题。除了来自对方的真实评价,我们也会担心潜在的评价威胁,担心对方会如何评价自己,从而陷入自己的紧张和恐惧之中[2]。
三、社交焦虑如何进行调节
情绪调节能力不足是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特征。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一定方式,管理和改变自身情绪体验和表达的过程。
情绪调节对个体适应环境、维持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等都有积极作用。
情绪调节过程
1. 识别情绪是否需要调节
当我们在社交场合出现了相应的生理、情绪和行为上的表现,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情绪调节。也要坚信“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2.选择合适的情绪调节策略
(1)回避和接近策略
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
当小明在社交场合感到焦虑时,可以选择暂时离开,换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环境待一待。例如,去趟卫生间或借口出门打电话。
也可以试图不去思考当下的感受和情绪,把它们放在一边。学会对负性想法说“停”
(2)控制和修正策略
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事件来实现的。
当小明因某人的话感到焦虑时,可以自己找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来帮助大家转移话题。
(3)注意转换策略
小明可以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关注对面的人,而去分心关注环境中的其他人或事物。
或在聚会中,专注于品尝自己面前的美食,也可以达到一种自我维持的平衡状态。
(4)认知重评策略
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例如,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小明可以这样想:
“她并没有发现我的脸红,就算发现了,她也不一定会嘲笑我,她并不会太在意我的脸红。”
“她对着我笑,并不是嘲笑我,只是她表达礼貌的微笑。”
(5)接纳策略
“接纳不足”是焦虑的一个核心问题。承认和接受目前的想法和感受,不对它们作出好与坏的评判。不回避社交场合,不回避与陌生人交流,去体验自己出现的情绪并接纳它,不评判、解释,不给自己贴标签。
例如,“我可以接纳脸红,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7)合理表达策略。
小明可以合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例如,表达对对方的喜欢和感兴趣。“你刚刚谈到的话题我很感兴趣,谢谢你的分享。”
也可以恰当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你刚刚那样说,让我感到很生气。”
(6)社会分享
可以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向别人寻求建议或安慰。
平时可以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分享自己在社交中的情绪体验,也可以向社交经验丰富的朋友请教一下,他们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3、实施自己所选择的策略。
除了上面介绍的情绪调节策略,我们平时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训练。例如呼吸放松,当我们感到焦虑时,也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
呼吸放松
先开始第一次深呼吸:首先深深吸气,想象给气球打气的过程,使身体内充满空气,然后让气体从胸腔流动到候部,再流动到鼻腔;此时保持5秒,然后突然收腹,将胸腔、喉部和鼻腔内的气体全部吐出;感受一下全身放松的感觉。再开始第二个深呼吸: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呼气。然后第三个深呼吸,静静感受全身舒适放松的感觉。整个过程持续2分钟。
文章:王晓敏
图片:王晓敏
参考文献:
1. 马晨悦,社交焦虑个体在社会评价威胁下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4:1-98.
2. Yang Y , Zhou Y , Zhang H ,et al. Social anxiety undermines prosocial behaviors when required effort[J]. INT J CLIN HLTH PSYC , 2024, 24(4).
来源: 小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