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新生儿科,住着一群特殊的小天使——早产儿。由于新生儿病房实行全封闭、无陪护管理,这些提前来到人间的小生命,自出生起便不得不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
早产儿因体重过低、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需闯过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黄疸关等重重难关。
漫长的住院周期不仅让宝宝缺乏安全感,也让父母及家庭成员承受着心理压力。为缓解家庭焦虑、促进宝宝身心发育,尽早建立亲子情感联结已成为早产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在母婴分离下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亲子陪伴?
为增进亲子感情,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新生儿科自2018年起推行袋鼠式护理,鼓励更多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的早产儿父母参与治疗护理,让宝宝聆听父母的心跳、感受体温,促进宝宝生长发育,缓解父母焦虑情绪,同时为家长提供喂养及居家护理技能的专业指导。
什么是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是指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在母亲、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裸露的胸部进行早期、持续的皮肤接触,为其提供温暖、安全感及生活照顾的一种护理方法。它安全、有效、易于实施,还能促进宝宝与父母的健康。袋鼠式护理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育支持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谁可以为宝宝做袋鼠式护理?
除了有体力的母亲外,父亲或者家庭其他成员均可参与。但患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性或特殊传染疾病者需暂缓,以免感染患儿。
袋鼠式护理的好处
1、维持宝宝体温、心率和呼吸的稳定。
2、促进首次母乳喂养的启动,提高首次哺乳成功率。
3、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再次住院率。
4、改善宝宝睡眠质量、促进宝宝的神经体格发育。
5、改善母亲或其他家属的焦虑,减轻抑郁情绪,增强亲子依恋。
如何进行袋鼠式护理
1、家长先倚靠于躺椅上(约60°),调整舒适坐姿,将上衣敞开。
2、宝宝仅穿纸尿裤,趴在家长胸前,最大化皮肤接触面积。
3、宝宝的头部轻微转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同时避免头部过度屈曲或伸展。这样家长也能看到宝宝的面部表情。
4、宝宝以“蛙形”姿势直立趴睡在家长胸前,肌肤相触,一只手托住宝宝颈部和背部,另一只手臂支撑宝宝臀部。
5、家长需要确保宝宝安全,可以用衣物包裹和支撑宝宝,并将包被覆盖于宝宝的后背以保暖。
袋鼠式护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1、宝宝趴在母亲胸前会寻找乳头,可以直接母乳喂养,如不能耐受直接母乳喂养的宝宝,也可以在母亲排空的乳房上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锻炼宝宝的口腔运动和吸吮能力。
2、做袋鼠护理时与宝宝多交流,可对宝宝轻声说话或唱歌,有助于安抚和调节宝宝情绪。
3、可用镜子观察宝宝面色、神情,触摸皮肤或抚摸宝宝头部等。
4、家长要学会观察宝宝状况,会测量体温、观察呼吸、识别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和发绀等,如有异常,及时停止。
5、袋鼠式护理全程有新生儿专科护士陪同并指导,确保操作安全。
袋鼠式护理不仅是肌肤的触碰,更是爱与坚持的象征。让父母的怀抱化作温暖铠甲,陪伴早到的小天使勇敢成长。祝愿每位宝宝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新生儿科 陈思思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