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最新研究显示,我国急性心梗发病呈现显著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患者占比已从10年前的3%升至13%。部分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30岁以下患者年增幅达15%。年轻人对心脏疾病有哪些误区?年轻人心脏疾病有哪些危险诱发因素?如果一旦出现症状,我们该如何自救,平时又该如何预防呢?

21355013.jpeg

一、破除四大致命认知误区

误区1:“体检正常=心脏安全”

针对心脏疾病的检查,常规体检可能漏诊70%早期病变,很难发现血管内的斑块,建议高危人群(长期熬夜、吸烟、肥胖者)需要做一些专项检查,如颈动脉超声、冠脉CTA等,用以了解血管内斑块的情况。

误区2:“没有胸痛就不是心梗”

年轻患者心梗40%表现为牙痛、胃痛、后背痛等非典型症状。

误区3:“健身达人免疫力强”

很多年轻人运动过度,加之蛋白粉的滥用,很可能会加速血管的粥样硬化。

误区4:“偶尔放纵无妨”

一次醉酒就会让心脏负荷增加20-30%左右。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心脏,让它免受伤害。

21355048.jpeg

二、六大隐形“心脏杀手”

1.睡眠赤字:连续3天睡眠小于5小时,心梗风险就会激增72%

2.情绪风暴:焦虑抑郁人群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5倍

3.饮食陷阱:高糖+高盐+反式脂肪的“外卖饮食”

4.代谢危机 :30岁“四高”(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群体扩大

5. 新型尼古丁:电子烟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速度比传统烟增快30%左右

6.运动过山车:平日久坐,但每到周末就会突击剧烈运动,心脏负荷骤增,诱发斑块破裂

三、黄金自救四步法

1.识别预警信号:

持续15分钟以上的压迫性胸痛,休息不能缓解,伴随冷汗、恶心并出现濒死感,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启动急救程序:

发病120分钟内是黄金救治期,如有持续15分钟以上的心前区疼痛不能缓解,请立即拨打120。因为,每延误1小时,死亡率就会上升10%

3.绝对禁忌:

当发生心前区不适时,禁止自行驾车就医,禁止强行忍痛工作。

4.正确救治流程:

立即平卧→拨打120→嚼服300mg阿司匹林(无禁忌症者)并就地等待救援(如独自在家,保持大门打开)。

四、90后预防心肌梗死的行动清单

1.精准筛查:25岁起每年除常规体检外,还要增加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超声的检查。

2.生物钟革命:建立心脏友好作息,每天尽量22:30前入睡,中午午休20分钟小憩。

3.智慧饮食:实施“211饮食法”:每餐2拳蔬菜+1掌蛋白质+1拳主食。

4.碎片运动:每小时起身做3分钟开合跳。

5.压力管理:设置“情绪安全阀”,每天正念冥想10分钟。

6.急救预演:配备应急包、急救卡片(血型/过敏史/紧急联系人)等。

从今天开始,请牢记自己是心脏的第一监护人,科学的生活方式永远是最可靠的护心符。

作者:马芳芳 夏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审核:钱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出品:科普中国

本文图片及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