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征
草本。根状茎横生,肉质肥厚。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椭圆形。圆锥花序顶生,白色小花。花被6枚,分离或基部稍合生,披针形至椭圆形,具1脉。雄蕊6枚,短于花被片。子房与花柱等长,3室,每室胚珠1枚。浆果球形,初为绿色,具紫斑,成熟时变为红色或淡黄色。
生长环境与产地分布
生长在海拔1200~2300米的山地阴湿林中或乱岩石缝中。开县、万州、巫溪、巫山、奉节、石柱、武隆、神农架、恩施、利川、巴东等地有分布。
民间应用
根茎及根入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活血祛瘀。主治肾虚阳痿、偏正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疮痈肿毒、月经不调等。苗族用根茎治跌打损伤、劳伤。
以上内容摘自余甘霖、沈力主编的《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仅作为学习研究交流使用,严禁转载他用。
来源: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