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婷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李方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
中医舌诊,作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直观反映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舌头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不仅参与味觉感知,还通过其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全身各系统紧密相连。因此,舌象的变化往往能够提前预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舌象变化与内热状态
1.舌头点刺:内热壅盛的警示
中医认为,舌头上出现点刺,通常是内热壅盛的表现。这种内热可能源于外感疾病,如感冒、发烧等,也可能由体内湿热瘀结过多所致。在外感病中,热入营血阶段,舌头不仅会出现点刺,还可能伴有舌质绛红、口渴但饮水不多等症状。此时,点刺的具体表现为舌质红,并可能出现黄色或黑色的点状突起,如同毛刺一般。这种舌象提示我们,体内热邪炽盛,需及时清热泻火,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舌头裂纹:伤阴与血虚的反映
舌头出现裂纹,则多与阴液亏损有关。外感病发热过程中,热邪易伤营血,导致阴液不足,进而形成裂纹舌。此外,长期身体失衡、血虚不能濡润舌体,以及脾虚湿盛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裂纹舌。裂纹舌的舌质多为红或深红,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舌淡而有裂纹,这往往是血虚所致。因此,在观察裂纹舌时,需结合其他临床信息,综合判断病性,以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舌象变化与脏腑功能
1.舌头短缩:重病之兆
舌头短缩、伸不出来,在中医看来,往往是重病的表现。这种情况多因久病伤及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即脾、肝、肾等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所致。此时,患者不仅舌短蜷缩,还可能伴有其他严重的全身症状。因此,一旦发现舌短缩现象,应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防病情恶化。
2.舌苔变化:脏腑功能的晴雨表
舌苔的厚薄、颜色等变化,能够直接反映脾胃等脏腑的功能状态。健康的舌苔应为淡红舌、薄白苔。若舌苔厚腻,则多为痰湿内阻、脾胃运化失常所致;若舌苔发黄,则提示体内有热邪;若舌苔发白,则可能与外感风寒、寒证或热证伤津有关。此外,舌苔发黑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危重,需及时救治。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案例解析:从舌象到病因
以一位长期嗳气的患者为例,中医大夫通过详细的问诊和舌诊,发现患者在餐后嗳气明显,伴有反酸、恶心等症状,同时存在睡眠不佳、月经不调等问题。通过对舌象的观察,发现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但舌尖稍显红润,舌底亦有轻微红斑,提示体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瘀热。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生活习惯,中医师判断该患者可能因情绪压力、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嗳气等一系列症状。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