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范巨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由于生活习惯、遗传或生长发育等因素,人们的面部轮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其中,偏侧咀嚼导致的脸型不对称,下颌角肥大造成的方脸,以及颧骨过高或过低所带来的面部不协调等问题,尤为引人关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为追求美丽与自信的人们开辟了科学的新途径。
偏侧咀嚼习惯是导致脸型不对称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时间使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会使该侧咬肌更为发达,同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侧颌骨也可能比另一侧更为肥大。针对这种情况,整形专家提供了两种治疗措施:若确实是骨骼肥大所致,可采用下颌角截骨手术,使两侧颌骨达到对称;若主要是咬肌肥大造成的,则可采用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即肉毒毒素咬肌注射,使肥大的咬肌萎缩变小,从而改善两侧脸型的对称性。
下颌角整形手术是面部轮廓整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用于下颌角肥大、骨性肥大、下颌骨方宽,以及颏部特别短小的患者。通过截除多余的下颌角骨质,可以重塑流畅、柔和的面部轮廓。然而,下颌角整形手术并非人人适宜。它要求患者年满18岁,下颌骨生长发育已完成,脸型已定型。对于年龄过大、存在骨质疏松或患有糖尿病、甲亢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可能不太适合进行此类手术,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术后恢复。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下颌角截骨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在口腔内做切口,充分剥离咬肌附着和下颌骨周边的组织,以便显露下颌骨并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然后,使用微型电锯、骨钻和微型磨头等工具,按照预先设计的形状将骨骼截取下来。在截取过程中,医生需要特别注意截骨的高度和数量,以避免截骨过多导致的病理性骨折或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
关于截骨的标准,下颌角截骨手术应尽量恢复到下颌骨接近正常的解剖状态,使下颌角的高度、下颌体部的长度和曲线接近正常,特别是下颌角的角度能接近120度的正常值范围。同时,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并非单一手术,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下颌角、颧骨和颏部等解剖部位的比例和大小、形状,以达到整体协调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下颌角手术时,如果颧骨存在特殊的高宽凸或与其他部位不协调,可能还需要进行颧骨手术。
下颌角的截骨术和磨削术在面部轮廓整形中各具特色。截骨手术可以截除多余肥大的骨质,改变下颌角和下颌下缘的形态,使侧面轮廓更加柔顺。而磨削手术则通过打磨外板使脸型变得瘦巧,从正面观看效果显著。在实际操作中,截骨术和磨削术往往同时使用,以取得最佳的整形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选择手术方案。
除了下颌角和颧骨整形外,隆颏手术也是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常见手术之一。它主要适用于颏部短小、后缩或偏斜等异常情况。通过植入生物材料或进行颏部截骨整形手术,可以改善颏部的形态和外观轮廓,使面部更加立体和美观。自体骨移植颏部成形手术更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它利用患者自身的下颌角骨质进行移植,既解决了颏部短小的问题,又促进了截骨间隙的愈合。
下巴截骨手术适用于颏部后缩、发育不良或偏斜畸形的患者。通过口腔内切口入路进行截骨手术,可以使短小的颏部加长和往前移动,增加颏部的凸度和长度;对于偏斜的颏部畸形,则可以通过截骨后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和移动来恢复两侧的对称性;对于过长过大、过于宽大的颏部,则可以截除一定的骨质使其缩小成正常状态。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保护术区骨骼的稳定性,避免磕碰和跌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颧骨矫形手术则主要适用于颧骨高突或过宽的患者。通过截骨降低或内收手术可以改善颧骨的形态和面部比例。术前,医生会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设计,以确保手术效果达到最佳。然而,即便是正常人,其两侧的颧骨也并非完全对称。因此,在术后出现轻微的不对称情况时,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如果确实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情况,则可以在术后3-6个月进行二次修整手术以改善效果。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