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军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技师
审核:汪芳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很多人一听到“骨髓穿刺检查”这个词,就会觉得很恐怖,但其实骨髓穿刺是一项技术成熟且为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测项目。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了解骨髓中各种血细胞数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成人最佳的骨髓穿刺部位为髂骨,髂后上棘较髂前上棘而言,骨皮质比较薄,骨髓腔比较大,穿刺成功的概率更大,且髂后上棘周围没有重要脏器,风险较小,所以骨髓穿刺首选的部位是双侧髂后上棘。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骨髓穿刺并不像采血化验那样普遍,高度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或血液成分异常;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黄疸及紫癜等符合骨髓穿刺适应证时,可做骨髓穿刺检查,其次该检查项目常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定期检查及疗效观察。
骨髓穿刺检查还可以用于感染性生物体的检查,如抗酸染色来检测HIV患者感染鸟分枝杆菌;骨髓细胞形态检测杜氏利什曼原虫、组织胞浆病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发现肿瘤,比如某些原发肿瘤转移至骨髓,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都很容易发生骨髓转移,癌细胞在骨髓涂片中呈现粘附成簇的现象,有时可见癌巢,甚至占据骨髓,破坏正常的骨髓结构,此时需结合其他相关检查来判断肿瘤来源。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另外,骨髓穿刺检查也可以用于类脂质沉积病的诊断,比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等,它们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戈谢病是由于体内β-葡萄糖脑苷脂酶的缺乏,使葡萄糖脑苷脂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沉积,可在骨髓涂片发现大量胞浆量丰富像洋葱皮一样改变的异常细胞;尼曼-匹克病是由于鞘磷脂酶缺乏,体内的鞘磷脂无法代谢,也会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出现沉积,呈现“泡沫细胞”。
总之,骨髓穿刺检查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对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