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生活,守望银龄人生。为深入实施“银龄科普”行动,构建“线下为主、线上补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银龄科普宣传体系,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和数字技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泉州市科协联合泉州开放大学、泉州广播电视台推出《老年生活馆》栏目。
乍暖还寒时 心梗高发期天气虽逐渐转暖,但气温变化仍然较大。对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振华提醒,春冬交替之时,往往会有寒流出现,气温下降较快,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多加注意。
62岁的林先生近段时间反复胸痛,但每次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解,由于怕家人担心,他没有到医院就诊。近日,他再次突发剧烈胸痛,忍了很久也没有缓解。晚饭过后,他起身时突然昏倒在地。家人将他唤醒后发现,林先生语无伦次,手脚抬不起来,赶紧送他到医院就诊。
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林先生左边手脚无法抬起,握手也握不紧,疑似急性脑梗。检查期间,林先生的右手一直按着胸口,心电监护设备一直报警。医生便安排了床边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林先生存在急性心梗的情况。在心内科专家诊疗下,林先生的病情终于明确:急性心梗导致的心源性晕厥,同时并发急性脑梗。
据了解,近期,由于天气带来的温差变化较大,导致心血管病频发。
心血管疾病被称为人类的“闪电杀手”。中老年人是心血管病易发人群,出现胸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的心悸;渐进性、逐步加重的呼吸困难;紫绀,即黏膜和皮肤呈青紫色;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出汗及血压下降的眩晕症状时,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就医。
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因素都会引起胸痛,应尽量避免。疲劳也是心脏病发病常有的症状,不可忽视。
此外,突发耳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耳内的血管细小,对各种刺激非常敏感,微小的血栓容易堵塞耳内微循环,引发痉挛。当耳朵内出现异常声响时,应警惕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
除此之外,乍暖还寒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还应注意哪些事项,才能保护心脏,预防心肌梗死呢?
王振华医生给大家支招——
首先,“春捂”不可忘。适当通过加衣保暖的办法来对付“倒春寒”。衣服不可骤减,不可过早地脱去冬衣。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要注意“捂”,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倒春寒”气候的变化。
其次,增加体育活动。经常进行户外锻炼,太极拳、慢跑、瑜伽等活动,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减轻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有益于身心健康。
再者,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晚点睡不是越晚越好,最好在晚上11点前入睡。早起是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起床,有利于气机生发,晨起时宜伸懒腰,晨练时可打打太极拳,做做瑜伽,使四肢舒展。全身肌肉用力,配合深呼吸,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如有可能应在中午增加半小时午休时间,以调养心神。
最后就是规律服药,及时就诊。心血管疾病患者要严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私自增减药物,以免引起病情复发。如一旦发生胸闷、胸痛、喘息、气促或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要立即拨打120到医院就诊。
呼吸道疾病流行 别急着使用抗生素
3月气温逐渐回升,但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此时正是流感、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不少人把头孢类、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作为家中常备药,一遇到咳嗽、感冒便自行使用。对此,泉州疾控提醒,不当使用抗生素不但无法缓解症状,反而会增加副作用风险,还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长期还可能导致新型病原体的出现。
专家提醒,滥用抗生素在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也会让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存留下来,并大量繁衍。而药物的长期刺激,会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一旦被其他细菌获得并遗传,就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甚至形成“超级细菌”。
所谓“超级细菌”并不是某种细菌的名称,而是指一类细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有着强劲的耐药性。感染这些超级细菌时可能会面临无药可用的情况。
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肝肾功能损坏、听力和视力病变、血糖波动,甚至可能引起胎儿畸形等问题。当用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破坏了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增加患者痛苦。
“是药三分毒”,使用抗生素应严格遵照医嘱,切不可擅自加大药量,否则很可能造成肝、肾损害和神经、血液系统疾病等。
另外,在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季,有些人为图省事自行用药,这是导致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提醒,使用抗生素应避免以下五大误区——
1.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事实上,抗生素并非直接作用于炎症,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起杀灭作用。阿莫西林、头孢、阿奇霉素、红霉素、沙星类药物等都是抗生素。而布洛芬、扶他林(外用)、阿司匹林、芬必得、弗洛比芬、酮基布洛芬等则属于非固醇类抗炎药物。
2.感冒就要使用抗生素。事实上,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效。
3.认为广谱抗生素更好。事实上,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
4.认为贵的抗生素更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劣各不相同。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用药。
5.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烧为病毒引起,抗生素对此无效。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明确指征,避免滥用。专家指出,用药时应及早明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根据病情判断使用剂量和疗程,以确保疗效,预防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此外,掌握患者既往用药反应尤其是否有过敏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应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可选择肌肉注射,严重者则需要静脉输液。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须谨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来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