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耳科疾病出现在我们身边,常见的表述是“突然一下就什么都听不到了”,或者“耳朵嗡嗡响,结果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听力受损”,有的还有“头晕目眩、无法睁眼”的表现,这就是突发性耳聋。随着工作生活压力变大,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尤其在年轻人当中越来越多见。
一、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顾名思义,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医学上指在短时间内(72小时内)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临床上简称为突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情绪有明显的影响。
二、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听力下降:这是突发性耳聋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耳朵听力突然下降,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感觉到听力有所减退,而有的则可能完全听不到声音。
2.耳鸣:多数患者会伴有耳鸣,声音可能为嗡嗡声、蝉鸣声、哨声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出现。
3.眩晕: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耳部闷胀感:感觉耳朵像被堵住了一样,有闷胀不适的感觉。
三、为什么会得突发性耳聋?
目前,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梅毒、艾滋病、伤寒及感冒病毒等。
2.内耳微循环障碍:如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抽烟、酗酒、体质弱、长期卧床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柯刚氏病等。
4.创伤、肿瘤:简单说来,凡是造成内耳结构损伤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同时听神经瘤、白血病、骨髓癌、颅内或内听道转移癌等占位性病变可压迫内耳营养血管或支配神经从而导致突发性耳聋。
5.精神因素:长期疲劳、身心憔悴、精神创伤、机体免疫力低下状态等。
四、突发性耳聋需要怎么治疗呢?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始,一般认为在发病后的 72 小时内开始治疗效果最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药物治疗:
①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常用药物。
② 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有助于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常规用的较多的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③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
④抗凝药物:常用的有巴曲酶,能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使血管阻力下降,增加血流量。
2.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内耳的缺氧状态,促进听力恢复。
3.佩戴助听器:对于听力恢复不理想的患者,佩戴助听器可以帮助提高听力,改善生活质量。
五、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方法:
1.听力测试: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以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2.耳部检查: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外耳道和鼓膜的情况,排除耳部的其他疾病。
3.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磁共振成像(MRI)等,有助于排除颅内病变。
4.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六、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
2.避免噪音刺激:尽量减少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如佩戴耳塞或耳机时控制音量和使用时间。
3.调节情绪: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预防感冒:感冒可能会引发耳部炎症,导致听力受损,因此要注意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5.及时治疗慢性病: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务必及时去医院就诊。
6.保护健侧耳: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耳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建议重点保护健侧耳:避免接触噪声;避免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总之,突发性耳聋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部分患者的听力是可以得到恢复的。因此,当出现突然的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泉州市第一医院护理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