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样的广告在今日已经不多见,但无疑,口香糖广告曾一度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口香糖不知自何时起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又不知自何时起从大众视野中淡出,唯一留下的就是个在许多人眼中悬而未决的疑问——口香糖,在人的口腔健康中,究竟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小时候,似乎有听到长辈说过“口香糖嚼多了会蛀牙”的劝诫,而这番说辞又与铺天盖地的口香糖广告里宣传的咀嚼口香糖可以清洁牙齿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视角,来仔细看看口香糖到底是什么。
口香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热塑性树脂的合成塑料作为胶体的基础,同时加入糖粉、淀粉、糖浆及香料等经混和压制而成的糖果[1]。这份由上个世纪流传下来的对口香糖的定义至今仍然在沿用,可见,口香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构成主体架构的胶体以及构成风味的各种甜味剂和调味料。
所以,口香糖中的确是含有糖么?答案是——是,但仅限于很早之前。下图为一张上世纪的口香糖工艺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糖”,“色素”,似乎是把长辈们谈虎色变的东西都包进去了,也难怪许许多多长辈们都常常和我们说口香糖是一种不健康的食品——呃,也许它不算食品。
图1 上世纪的某种口香糖生产工艺[1]
在进行我们的下一项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糖,为什么是口腔健康的一位重要妨害者。口腔中残留的糖分,如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可以被口腔中的微生物——如果你喜欢,也可以叫它们病菌——用作繁殖的养料。同时,微生物还可以以它们为原料合成许多不同种类的有机酸,使口腔内部处于一个酸性环境中,这可能会导致牙釉质被慢慢腐蚀,最终导致人患上龋齿。
在所有糖中,蔗糖更是被冠以“龋齿的罪魁祸首”的名号,因为蔗糖,且只有蔗糖,可以被微生物用作合成可溶或者不可溶的细胞外聚合物,这些聚合物促进了牙菌斑的形成并且帮助微生物更好地附着在牙齿上,让它们更安适、更持久地在牙齿上产生有机酸。如果口腔中残留的蔗糖不及时清理,人们,尤其是牙齿发育尚不完全的儿童,罹患龋齿的概率会大大提高[2]。
现在我们可以谈回口香糖的内容了。当下,口香糖的基本成分并没有太大变动,唯一的不同是,口香糖中不再用糖产生甜味,转而使用以木糖醇为主的代糖。然而,仅仅是这样一个改动,就让口香糖在口腔健康中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让我们来谈谈口香糖的最主要甜味剂:木糖醇。
首先,它几乎不参与人体或者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也就是说,它不会被微生物变成有害口腔的各种有机酸,也不会造成肥胖;另外,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木糖醇可以直接抑制口腔有害菌中最主要的菌种——变形链球菌的繁殖与附着,同时抑制微生物的集群与牙菌斑的形成[3];最后要说明的是,木糖醇,以及大部分代糖,本身都基本对牙齿健康以及身体健康没有威胁。美国儿童牙科医学会(AAPD)甚至已经推荐使用木糖醇口香糖进行儿童龋齿的预防工作[4],因为咀嚼的动作可以让木糖醇在口腔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图2(分子结构式)木糖醇,木糖醇能产生甜味正是因为它结构与糖相似,可以与甜味味蕾发生作用
也许有很多人对“代糖”这个名词很抵触,认为它不是“天然”的,非常的“工业添加剂”。其实,这样的抵触感是多余的。当下,代糖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生产中,天然代糖产品的开发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并且国家已经针对各种代糖的用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5]。其实,大部分代糖性质都相对稳定,不参与人体内代谢循环,对人体可以认为是无害的。此外,上文提到的木糖醇主要是通过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作物深加工得到,更与所谓“科技与狠活”无缘。
口香糖促进牙齿健康其实是很早就开始被讨论的议题[6]。在口香糖基胶中加入碱性药物,可以有效防止酸性环境在口腔内形成;亦可以加入防龋剂,直接防止龋齿形成;在口香糖中加入摩擦剂,可以使牙齿清洁光亮。当下,有许多新形式的口香糖,在口香糖生产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性尝试,比如融入一些中药或者保健品,以及研究具有除口臭功能的口香糖[7]。
图3 现代的一种新型口香糖工艺,步骤明显复杂多了[8]
因此,只要生产合乎国家标准,不存在虚假广告和商业欺诈行为,当下,口香糖是可以成为人们口腔健康的保护者的。不过,在选购口香糖时也应留意口香糖的具体成分,判断它到底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种类;除此之外,在口腔清洁方面,口香糖并不能代替刷牙的工作,因为它无法清洁到牙齿缝隙中的死角。
口香糖在今日,似乎也已经不再是一个处在大众视野正中央的东西了。曾经,我们会守在电视机旁等待连续剧之间的广告,我们会在超市结账后用找回的零钱买一些收银台旁边的小零食,我们会为了一些食品健康观念方面再小不过的事发生口角,我们常常在这些场合能遇到口香糖的身影——现在,这些,连同口香糖的热度,已经成为了一种过去式了。科技的进步不仅仅是许多新奇的科技产品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已,它还带来许许多多人们生活方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缔造一系列连锁反应,得到直观看上去似乎很离奇的结果。我之所以写下这样的结尾,是有感于之前听说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口香糖销量降低”的新闻——人们在收银台结账时更多地看手机,导致不会关注收银台旁放着的口香糖。怪,但是合理。科技的发展就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仅仅是正常地往前走,就能看到数不尽的出乎意料的风景或是轶事。也许在口香糖中包含的学问,还要更多更多,多到数不清吧。
参考资料:
[1]宋琰.口香糖生产技术[J].粮食加工,1992(03):36-37.
[2] Gupta, Megha Sugar Substitutes: Mechanism, Availability, Current Use and Safety Concerns-An Update. Maced. J. Medical Sci.2018;6(10):1888-1894
[3] Trahan L, Bareil M, Gauthier L. Transport and phosphorylation of xylitol by a fructose 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 in Streptococcus mutans. Caries Res. 1985; 19:53-63.
[4]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Policy on the use of Xylitol. Reference manual. 2014-15; 37(6):45-47.
[5]陆婉瑶,赵芸,张思聪,王健,赵抒娜.食糖与代糖的博弈及发展趋势分析[J].甘蔗糖业,2021,50(03):80-93+3.
[6]彭德馨.口香糖防龋[J].口腔医学,1985(02):82.
[7]周鸿媛,李胡俊,张金威,侯大军.除口臭功能性口香糖的研究现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02):19-22.
[8]虞培力,许金伟,周晓红,张星海.黄茶无胶基口香糖配方设计与工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13):248-250.
来源: 科普中国北大行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