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农历三月三有哪些植物习俗文化?
【导语】农历“三月三”即“上巳节”,也是上古时期的先民的情人节。在这个时候,人们会用哪些植物来表达爱意呢?
【答】三月初三,大地回春,青年男女纷纷拿着“兰”和“芍药”等香草来到野外,这两种植物也成为爱情的象征,逐渐演变成春游踏青的节日,除了定情,人们还要举行重要仪式,目的是消灾辟邪,祈求吉祥平安。比如,人们有佩兰祓禊的习俗,古人认为兰草不仅有清淡久远的幽香,还有杀虫毒、祛除不祥的力量,通过这种仪式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随着风俗的演变,民间兴起了戴荠菜花、吃荠菜花的节事习俗,苏东坡的咏荠佳句“时绕麦田求野荠”。至今流行着“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 可防治头痛头昏以及在灶头放置干燥荠菜花除蚊蝇的习俗,希望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不生病。因荠菜遍布山野,坚韧耐寒,因此还被用来言志,辛弃疾曾写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意思是志存高远者。
除上述之外,以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嫩枝叶捣汁浸米蒸饭而成乌米饭。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主要由鼠曲草、 小白菜,艾草、养麦等植物。
来源: 科普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