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琪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李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胫骨是承重的重要骨骼,骨折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出现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甚至有截肢的严重后果,因此应积极治疗和处理。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胫骨骨折的接骨板内固定治疗。
胫骨骨折的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是指使用一块带有孔洞的钢板作为固定装置,通过这些孔洞将螺钉拧入骨头以实现固定的治疗方法,这一操作过程被称为接骨板内固定技术。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方式分两种。
一种方式是完全切开,主要是用于严重关节面内的骨折,把骨折端完全切开暴露,肉眼直视下严丝合缝地进行精确对位,暴露范围比较大,骨折复位后把钢板放在骨折一侧,拧入螺钉,手术就完成了。
第二种方式是有限切开,也就是半开放式。采用桥接的方式,骨折端不用切开,在影像学透视下进行复位,这种要求骨折部位不能在关节内,而是在胫骨干骺端或接近胫骨干的骨折情况。在钢板置放的头端和尾端切开一个切口,把钢板插入到皮肤和肌肉深面,贴附在骨折周围。有些钢板带有特殊的体外装置,可以通过体外装置在皮肤上做一个小的切口,把螺钉经皮拧进去。这种微创的接骨板固定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骨折端的血运不受影响。
胫骨干骺端骨折或接近关节面的骨折,适用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干骺端骨折不适合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因为这个部位的髓腔比较短,比较宽。如果骨折线特别长,钢板是一种偏心性固定,跨越范围比较长,稳定性会有一定的影响,手术损伤、暴露范围会很大,不然无法把钢板放进去。所以对于骨折线特别长,使用钢板固定要比较谨慎,术前、术中一定要测量好,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能够完全覆盖骨折断端,这样才能安全有效。
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对骨折进行很好地辅助复位。相较于钢板内固定,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在稳定性和手术侵袭性方面均表现更优,且其并发症较少。但是目前临床数据统计显示,从愈合时间来看,两者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胫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不愈合。对于有限切口来说,因为没有暴露骨折端,有可能骨折端对合不好,或者骨折复位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对于开放式切口来说,由于切开范围大,损伤大,感染的几率就会增高,比如切口感染、骨髓炎。切开、暴露骨折端时,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有可能受损伤。
另外如果钢板选择不当,比如固定范围很长,钢板很短,螺钉数目不够,螺钉分布不科学合理,导致骨折不愈合,就会出现钢板断裂的情况。
接骨板内固定如果复位不良,要进行重新复位,这时候就要完全切开,多半情况要把原来固定的钢板去掉,重新进行复位。如果发生感染,也要把钢板去掉,用外固定架的方式,等感染完全消除后再用钢板进行固定。如果出现钢板断裂,需要把钢板取出来,重新进行有效固定。
胫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局部伤口及时换药,有渗血及时更换敷料。
第二,术后麻醉清醒后,可以忍受疼痛的情况下,尽早做肌肉收缩,相邻关节肢体的活动训练。
第三,可耐受疼痛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扶拐下地,逐渐负重。
第四,术后一个月、两个月,X光片显示骨折有稳定愈合的迹象,或愈合迹象越来越好,尽量争取及早脱拐,在完全脱拐的情况下进行负重练习。
最后,骨折愈合后,是否需要取出内置的接骨板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对于青壮年患者,为了避免潜在的骨质疏松风险;或是当局部螺钉引发压迫症状时,这些情况下应在骨折愈合后移除钢板。而在通常情况下,则无需取出钢板。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