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张 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您有过耳闷、耳鸣的体验吗?您能够分清耳闷和耳鸣吗?您知道耳闷、耳鸣为何出现吗?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出现耳闷、耳鸣的人群越来越多。由于对生活、工作的影响不大,患病初期往往不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然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这些症状很可能发展严重,以致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是某些重大疾病的预警信号,影响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当出现持续数日的耳闷、耳鸣,不管症状轻微还是严重,都不能忽视,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耳闷和耳鸣都是耳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它们往往出现在疾病早期,两者间很容易区分。

您是否有洗澡时不慎耳朵进水的经验?耳朵像被堵住了,听声音一边大一边小,这种感觉就是耳闷。有人说就像耳朵被棉花堵住了,也是这种感觉。临床上称听力下降或听力减退。

而耳鸣,往往表现为听到不同寻常的声音。可能是嗡嗡声、蝉鸣声、电流声,也可能是敲鼓声、心跳声,声调有低有高,大多数时间不影响听声音。这种感觉就是耳鸣。

耳闷常见原因:

1.中耳炎

突然出现的双耳或单耳闷,同时伴有剧烈疼痛,可能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发病初期,往往疼痛剧烈,当炎症破坏鼓膜引起穿孔时,疼痛反而减轻,中耳内的脓液将会流出,表现为耳流脓。

如果仅仅表现为双耳或单耳闷,没有耳痛,或仅仅有轻微耳痛,同时存在鼻塞、流涕等鼻部疾病的表现,则可能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疾病是由于耳朵和鼻子间原本畅通的咽鼓管堵塞引起的,症状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耳闷比较明显,儿童比较常见,成人亦可发生。

分泌性中耳炎不仅出现在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人群,也可能由某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引发。在前往高山或高原地区,体验高度落差较大的游乐项目,在飞机起降过程中,或潜水后,可能会突然感到耳朵发闷、听不见声音。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压的突然变化导致咽鼓管未开放,造成耳内外气压失衡,使鼓膜内陷,严重时耳内可能因高负压而出现液体渗出,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此时,进行吞咽动作尤为重要,因为吞咽能促使咽鼓管开放,有助于恢复耳内外压力平衡,从而有效预防此类症状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成人中,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也可能提示鼻咽部出现疾病,这时应及时进行检查来明确病因。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突发性聋

当劳累、熬夜后,或生活、工作中遭受重大打击时,一侧耳朵突然耳闷,有时还会出现耳鸣、头晕,这可能提示突发性聋。突发性聋是一种短期出现,且进展迅速的疾病,因为没有疼痛,往往早期无法引起足够重视。然而,突发性聋的治疗往往强调早期进行,越早接受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当一侧耳朵出现持续三天或以上的耳闷、耳鸣,应尽快就医接受治疗。

3.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

当耳朵出现疼痛和耳闷,但并不十分严重,有时也有少量流脓,但流脓后耳痛也不缓解,这可能是急性外耳道炎。如果耳朵瘙痒难忍,且出现耳闷,可能是真菌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湿疹。以上疾病引起的耳闷是由于外耳道肿胀狭窄,或脓液、渗出液、真菌团块堵塞外耳道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习惯性掏耳朵、或耳朵反复进水有关,因此需注意调整个人习惯。

4.耵聍栓塞

儿童耳朵发闷,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耵聍(俗称耳屎)比较多,耳朵进水或眼泪流入耳内,耵聍吸水膨胀,堵塞外耳道,不仅耳朵发闷,而且听力也会受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建议家长自己给孩子掏耳朵。因为小孩子的外耳道狭窄,皮肤也更娇嫩易损,更应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耳鸣常见原因:

耳鸣的成因比较复杂,临床上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为便于理解,下面将简单介绍自觉性耳鸣、他觉性耳鸣这种分类方法。

自觉性耳鸣是指仅仅自己能听到耳鸣的声音,周围其他人听不到。声音可能产生于外耳或中耳,比如外耳道进水后会听到哗啦声,耳屎脱落到鼓膜表面会听到喀拉声,或鼓室中有脓液、积液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声音。

此外,长期听力下降也可能引起耳鸣,常见于老年人,或噪声性聋、药物性聋人群。此时耳鸣的声音频率往往和听力下降的频率相同,可以表现为柔和、低沉的嗡嗡声、刮风声等低调声音,也可能出现类似火车鸣笛或蝉叫等高调声音,或者以上声音的混合。这种耳鸣大多由于听神经或耳蜗内管理听觉信号接收的毛细胞出了问题。有时由于听力下降的声音频率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现,患者自身往往难以察觉到听力变化。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他觉性耳鸣是指自己能听到耳鸣的声音,周围其他人也能听到。当其他人把耳朵凑进耳鸣患者,或者把一个听诊管放到耳鸣患者外耳道内,就能听见耳鸣的声音。

引起他觉性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两种。一种耳鸣的声音不是持续、平稳出现的,而是一下一下跳动的,频率跟脉搏跳动一致,脉搏跳一下,耳朵就响一下,这种耳鸣可能提示头颈部血管出现问题。此时通过CT、超声或磁共振检查脑部和颈部的血管,可能发现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骨壁缺损等疾病。还有一种和脉搏跳动没有关系,是像钟表指针行走一样的“哒哒”声,可能是咽鼓管周围的肌肉发生了痉挛,或中耳内小肌肉出现痉挛,此时就要查找相应的疾病原因。

若出现突发性耳鸣,且仅表现为耳鸣而无其他伴随症状,且呈间歇性发作(即耳鸣出现后自行缓解,但隔段时间又复发),则应积极探寻此次耳鸣的潜在原因。比如过于疲劳,大量饮酒,会造成血管痉挛;或最近感冒了,病毒侵袭耳神经,都会导致耳鸣,休息几天可能就好了。

耳闷和耳鸣有时会同时出现,有时是单独出现,如果耳闷、耳鸣长时间不恢复,或反复出现,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做相应的检查来逐一排查,以明确耳闷、耳鸣的原因,及时给予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