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科技工作者之家组织了学术交流。邀请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或科研心得。多所学校的在读研究生以及博士毕业生、科技人员2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

河北工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柔柔的汇报主要围绕玉米中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含量的测定展开。通过搜集200份热带及温带的玉米种质资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些玉米籽粒中的叶黄素、玉米黄素等类胡萝卜素进行了测定。研究过程中,首先优化了前处理方法,解决了漏斗堵塞和乳化现象等问题,并绘制了标准溶液曲线,从目前已测定的品种的玉米样品筛选出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这项研究为减少鸡饲料中外源添加的玉米黄素和叶黄素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饲料品质。

河北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松硕分享了关于TaTCP6 作为一个响应外部硝酸盐的转录因子,不仅直接调控硝酸盐的吸收和同化,还通过与 TaSPXs 和 TaPHR2 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小麦对磷的利用效率的文献。揭示了小麦氮磷协同利用的新机制,为理解植物营养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依据。TaTCP6 在促进碳同化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氮素供应提高作物光合效率的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超鑫分享了关于TaWAK2-TaNAL1-TaDST的信号级联,揭示了小麦叶片发育调控的文献。河北工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常欢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审定新品种金禾16294基因型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说明该品种在高分子麦谷蛋白的Glu-A1位点为Ax1,Glu-B1位点Bx7+By9,Glu-D1位点鉴定出Dx5+Dy10的组合类型,并且亦不包含1B/1R易位系。

本次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这次交流,研究生们拓宽了学术视野,增强了科研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专家指导、经验分享等方式,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温馨氛围,增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焦博 马春红

来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