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微信公众号发文称,通过对青海省大型真菌种类、分布以及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系统调查研究,首次全面揭示了青海省大型真菌资源本底情况,填补了高海拔区域菌物多样性认知的空白。

据悉,此次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自2022年开始,历时三年,由青海省林草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20多名国内权威真菌分类专家启动。三年来,经联合科考组累计野外调查工作300天、150人次采用样地、样方结合随机踏查方法,获得了大型真菌标本5,653份,拍摄生境照片25,632张,以及基因片段序列3852条。调查共鉴定大型真菌807种,其中子囊菌6目、21科、35属、57种,担子菌18目、81科、249属、750种。
大型真菌泛指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实体、子座、菌核或菌体的一类真菌,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分解者。大型真菌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此外,一些大型真菌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如银耳、金针菇、竹荪、灵芝等。目前,人们对真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欠缺,加快真菌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对其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树木上的真菌。摄影:Linda Wong©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图文无关)
该文称,下一步,青海省林草局将联合相关科研单位持续开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多组学研究、eDNA技术对青海省重点区域分布的大型真菌多样性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监测。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调查方法,基于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的技术通过从环境中采集的DNA样本(可以来自水体、土壤、空气等),以其快速、高效和无侵害等独特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水生生物的监测等。未来,eDNA技术将应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中。
文/Sherry审/Cherry排版/angel

来源: 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