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中老年人抱怨看东西越来越费劲,有的说看近处小字模糊,有的说看啥都像蒙了层纱。这些情况,有的可能是老花眼在作祟,有的或许是白内障找上门,可老花眼和白内障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老花眼:眼睛的 “自然衰老”
老花眼,医学上称为老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生理现象。正常情况下,我们眼睛里有一个像相机镜头一样的晶状体,它富有弹性,能根据看远看近的需求,自动调节形状。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调节能力也变弱。就好比相机镜头老化,不能灵活变焦了。这时候,眼睛看近处物体时,就难以将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导致看近处的文字、物品变得模糊,需要把东西拿远一些才能看清。一般来说,人到 40 岁左右,就可能开始出现老花眼症状,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老花程度会逐渐加重。
白内障:晶状体从清澈到混浊
白内障是晶状体发生混浊的一种眼部疾病。晶状体原本像一块清澈透明的玻璃,光线可以毫无阻碍地透过它,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但当各种因素影响晶状体的代谢时,晶状体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逐渐变得混浊,就如同玻璃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污垢,光线难以正常透过,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华夏院长表示,引发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年龄增长是较为常见的因素,此外,长期紫外线照射、眼部外伤、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都可能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下降是渐进性的,初期可能只是感觉视力模糊,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随着病情发展,视力会越来越差,严重时甚至可能失明。
二者关联:年龄纽带下的 “相似与不同”
年龄相关性:老花眼和白内障都与年龄密切相关。人到中年后,身体各器官开始逐渐衰老,眼睛也不例外。晶状体的老化在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一方面弹性降低引发老花眼,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代谢异常而出现混浊,导致白内障。所以,在中老年人群中,老花眼和白内障常常同时出现。
症状表现差异:虽然二者都有视力下降表现,但特点不同。老花眼主要表现为看近处困难,看远处相对清晰,通过佩戴老花镜可以有效改善视力。而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是全方位的,无论是看远还是看近,都会变得模糊,且老花镜无法改善。此外,白内障患者还可能出现视物重影、眩光、色觉改变等症状,这些在单纯老花眼中通常不会出现。
相互影响:当一个人既有老花眼又患有白内障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一些。白内障的混浊晶状体可能会改变眼睛的屈光状态,使得原本的老花度数发生变化。例如,原本佩戴合适老花镜的患者,可能会发现看近处时眼镜度数不合适了。同时,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可能会掩盖老花眼的症状,导致患者对老花眼的察觉不明显。
老花眼和白内障虽有联系,但本质上是不同的眼部问题。了解它们的关系,有助于中老年人更好地认识自身眼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治疗,守护好自己的视力健康。
来源: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