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蛇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蛇相关的文化及自然知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特别举办了“小龙人”科普课堂《灵蛇献瑞•植物篇》活动。3月9日上午,这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科普盛宴拉开帷幕,吸引了14组亲子家庭共28人热情参与。

活动伊始,主讲老师吴老师以十二生肖中蛇的排位为引子,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她生动地讲述了蛇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如女娲的人首蛇身形象,以及蛇在神话故事中的种种传奇,让孩子们对蛇这种既神秘又令人敬畏的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吴老师将话题一转,引出了与蛇密切相关的植物世界。她详细介绍了很多种以蛇命名的植物,如“蛇瓜”、“蛇莓”、“蛇眼草”等,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这些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特性。吴老师还讲解了这些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孩子们对植物世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势走游蛇•纸艺手工”环节。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动手,用彩纸折叠出了形态各异的“小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增进了亲子间的默契和感情。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的“小蛇”,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活动中,吴老师还特别强调了植物在科学利用方面的重要性。她以治疗蛇毒的植物为例,讲解了植物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让孩子们了解到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装饰品,更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吴老师鼓励孩子们要善于观察自然,发现植物的奥秘,科学利用植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表示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学到了与蛇相关的植物知识,还通过手工制作体验到了亲子合作的乐趣。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希望博物馆能够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更多知识。

此次“小龙人”科普课堂《灵蛇献瑞•植物篇》活动不仅普及了与蛇相关的植物知识,还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会更加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用知识的力量探索未知的世界。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