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沿海地区人民就向海而生、以渔为业,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开启了海洋探索开发利用之路。

昨日(3月10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全国最大、福建首艘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福远渔9199”号,10日在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启航,前往南极开展磷虾捕捞、加工作业。

微信截图_20250311102153.png

图片来源:福建发布视频号(视频来源:连江台)

作为中国首批自主研发的专业型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福远渔9199”号总长138.8米,型宽24米,型深12米,总吨位1.6万吨,总投资6.01亿元人民币,具备多项国际顶尖技术。

该船只按照国际顶尖技术标准设计建造,能满足CCS B1级冰区加强及-25℃低温环境的运营需求,配备有连续泵吸捕捞系统和全自动磷虾产品生产流水线,可实现脱壳磷虾肉等产品的连续加工处理和自动包装运输作业,预计于4月到达南极磷虾捕捞区开始作业,利用吸泵和管道,就能将水下鲜活的磷虾直接吸到船上,实现虾水分离,最大程度保持鲜活度和营养。

由于南极冰区水域风浪大、天气条件恶劣,磷虾捕捞加工常年处于低温寒冷的工作环境中,全世界只有12艘船具备在南极作业的资格。据介绍,“福远渔9199”号可连续作业一年以上,可在厚达一米以上的冰层中破冰前进,在恶劣的天气下甚至可以在-25℃的低温环境中作业

今年是我国远洋渔业发展40周年。向海而兴,开海则强,中国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满足中国乃至世界水产品消费需求、减少对天然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和依赖、促进全球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路上,科技创新也必将助力产业升级,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来源: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等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