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奶奶因反复多关节疼痛、全身乏力、易烦躁自汗、大便黏腻不成形,前往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
老年病科袁春云主任表示,南方进入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闷热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人体湿气积聚,引发疲倦、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问题,黄奶奶的症状多由湿气重引起。中医认为“湿邪”是百病之源,专家教您三招祛湿方法,助您安然度过梅雨季节。
一、食疗祛湿:薏米红豆汤的妙用
祛湿黄金搭档的科学依据:
薏米(薏苡仁):《本草纲目》记载其“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可促进新陈代谢。
赤小豆:中医称其能“利水消肿”,含钾元素,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两者搭配可增强脾脏运化功能,改善因湿气导致的浮肿、舌苔厚腻等症状。
经典做法升级版
基础配方:薏米50g + 赤小豆30g + 清水1.5L,浸泡2小时后煮至豆软汤浓。
体质适配改良:
寒湿体质(怕冷、腹泻):加3片生姜驱寒。
湿热体质(口苦、长痘):加10g茯苓增强清热效果。
电饭煲便捷法:使用“杂粮粥”模式,预约功能避免久候。
二、中医治疗显奇效
1.脐灸疗法
在肚脐上进行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以及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脉络的功能,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过肌肤刺激组织,充分发挥中药、穴位、艾灸的三重作用,达到祛湿散寒、调和阴阳的功效。
2.火龙罐
综合艾灸、推拿、刮痧、按摩、烫熨、点穴等多种方法,通过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熨、烫十种手法反复正旋、反旋、摇拨罐体,作用于皮肤肌肉组织,达到气化和序化的作用,针对特别适用于中医中的风、寒、湿所致的痹症。有特殊的疗效。
3.中药调理
如藿香、佩兰、茯苓、薏苡仁、苍术等,都是祛湿的良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体质和症状,中医会开出个性化的药方。
**(1)湿气重且伴有脾胃虚弱:**常用参苓白术散,其中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薏苡仁、山药等利湿止泻。从根源上解决脾胃运化问题,达到祛湿目的;
**(2)体内湿热较盛:**如舌苔黄腻、小便短赤,可用黄连温胆汤。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半夏、陈皮化痰祛湿,竹茹清热除烦。全方清热利湿,让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
三、环境控湿:除湿机的科学使用指南
1、选购核心参数:
日除湿量:按房间面积选择(如20㎡选10L/日机型)。
压缩机vs.除湿轮:压缩机型适合高温高湿(南方梅雨季);除湿轮式适合低温环境(回南天)。
静音设计:选择40分贝以下机型,避免夜间影响睡眠。
2、高效使用技巧:
黄金位置:放置于空气流通处(如房间中央或靠窗位置),离墙30cm以上。
智能模式:设定湿度50%-60%(人体最舒适区间),过高易滋生霉菌,过低引发呼吸道干燥。
定时功能:梅雨季建议每天运行4-6小时,搭配空调除湿模式更节能。
进阶用法:衣物难干时关闭门窗,开启“干衣模式”,比传统晾晒快3倍。
专家提醒:
**袁春云主任提醒:**梅雨季节的潮湿既是自然规律,也可通过“内调外控”科学应对。中医治疗结合科学管控,既能缓解短期不适,更能有效预防湿热引发的慢性问题。顺应天时,科技与传统智慧结合,让健康不再“湿”控。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夏浪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