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结核是什么?
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带有结核菌的飞沫会被他人吸入,从而感染。结核菌最常侵犯肺部(占80%以上),称为肺结核;也可侵入淋巴结、骨骼、肾脏等其他器官,称为肺外结核。
二、咳嗽两周为什么需要警惕肺结核?
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通常会在1-2周内缓解,但肺结核的咳嗽有不同特点:
持续时间长:肺结核咳嗽通常超过2周,且普通止咳药、抗生素治疗无效。
伴随症状:低热(午后为主)、夜间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痰中带血等。
隐匿性:早期症状轻微,易被误认为“感冒”,但病情会逐渐加重,甚至引发肺部空洞或扩散。
注意:并非所有长期咳嗽都是肺结核,但肺结核是必须优先排除的“高危疾病”——因为它具有传染性,且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三、为什么要拍胸片?——四大核心原因
肺结核的“隐身术”:症状不典型
结核菌感染肺部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咳嗽,患者甚至无明显不适。但此时肺部可能已出现浸润性病灶(炎症)、结节或钙化灶。
胸片的作用:直接观察肺部是否存在异常阴影,例如:上肺野浸润影(肺结核好发部位)。 空洞形成(晚期典型表现,空洞内大量结核菌,传染性强)。 粟粒样结节(血行播散性结核)。
鉴别其他疾病的关键工具
长期咳嗽的病因复杂,可能是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胸片能帮助医生快速区分:
- 肺炎:片状模糊影,多局限于某个肺叶。
- 肺癌:肿块或分叶状结节,可能伴淋巴结肿大。
- 肺结核:多发性病灶,常见于肺尖或上肺野,可能伴钙化或空洞。
3. 公共卫生防控:早发现,早隔离
肺结核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学校、宿舍等集体单位一旦出现病例,极易引发聚集性疫情。
胸片筛查:快速识别疑似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链。
案例:一名学生咳嗽两周未重视,胸片发现空洞型肺结核,导致同宿舍3人感染。
4. 指导后续检查与治疗
胸片是肺结核诊断的“第一步”:
若胸片异常,需进一步做痰涂片(找结核菌)、痰培养(确诊金标准)、分子检测(如Xpert MTB/RIF,检测耐药性)。
若胸片正常但症状高度怀疑,可能需做胸部CT(分辨率更高,发现微小病变)。
四、拍胸片安全吗?辐射会不会伤身体?
辐射量极小:一次胸片的辐射量约0.1mSv,相当于自然环境中10天的本底辐射,对人体几乎无影响。
获益远大于风险:相比漏诊肺结核导致的疾病传播和健康损害,胸片的辐射可忽略不计。
五、怀疑肺结核,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痰检:连续3天留取清晨痰液,查抗酸杆菌(结核菌)。
结核菌素试验(PPD)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菌。
胸部CT:更清晰显示微小病变,尤其适用于胸片正常但症状持续者。
六、如何预防肺结核?
接种卡介苗(BCG):主要预防儿童重症结核,但不能完全避免感染。
保持通风:教室、宿舍勤开窗,减少飞沫聚集。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结核菌常在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早诊早治:咳嗽超2周伴低热、盗汗,立即就医!
总结
咳嗽两周拍胸片,不是医生“小题大做”,而是因为:
- 肺结核症状隐匿,但传染性强、危害大;
- 胸片是快速筛查肺部病变的“侦察兵”;
- 早发现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守护他人健康。
记住:咳嗽不止,别硬扛!一次胸片,安心你我。
来源: 图图来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