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中,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然而,一旦体内铜离子(\(Cu^{2+}\))过量,却可能成为健康的 “隐形杀手”,尤其会对听觉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听力损失。近期,一项发表于《Engineering》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因铜离子过量引发的听力损失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团队通过整合离子印迹技术(IIT)和结构色水凝胶微珠,制备出了基于壳聚糖的离子印迹水凝胶微珠(IIHBs),为\(Cu^{2+}\)检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特异性的创新平台。
听力损失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超过 15 亿人,其中 4 亿多人患有中度或重度听力损失。减少重金属离子摄入是预防听力损失的可行策略之一,而铜离子在环境和食物中广泛存在,过量摄入会产生羟基自由基,诱导毛细胞凋亡,进而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对\(Cu^{2+}\)的精准检测至关重要。但目前现有的检测技术,如荧光法、光谱法等,要么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要么依赖昂贵的设备,难以满足便捷、低成本检测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发的 IIHBs 脱颖而出。壳聚糖(CS)是一种天然聚合物,具有丰富的功能基团,能与多种阳离子形成配位键,研究人员以此为基础,结合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和\(Cu^{2+}\)制备预凝胶,再通过模板复制和模板去除等步骤,成功获得了具有反蛋白石结构的 IIHBs。这些微珠不仅具有规则的大孔微观结构、均匀的尺寸和鲜艳的结构色,还具备磁响应性,便于从溶液中分离。
当 IIHBs 与含有\(Cu^{2+}\)的溶液接触时,其内部的离子印迹位点会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Cu^{2+}\),导致反射峰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无需标记的\(Cu^{2+}\)检测。实验显示,IIHBs 对\(Cu^{2+}\)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在\(100 μmol·L^{−1}\)浓度下,其印迹因子达到 19.14,能有效区分\(Cu^{2+}\)与其他离子。
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证实了过量\(Cu^{2+}\)对 HEI-OC1 细胞活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凸显了\(Cu^{2+}\)检测在预防听力损失方面的积极意义。在实际应用测试中,利用 IIHBs 对自来水进行加标检测,结果显示其能有效检测出水中的\(Cu^{2+}\),回收率良好,展现出在实际水样检测中的巨大潜力。
该研究的鲜明论点是:IIHBs 作为一种新型检测平台,为预防因铜离子过量引发的听力损失提供了有效手段。它克服了传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特异性高的优势,有望成为食品和饮用水中\(Cu^{2+}\)检测的理想选择。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这一成果意义重大。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检测饮用水和食物中的铜离子含量,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量摄入铜离子。在公共卫生领域,能够用于水质监测和食品安全检测,保障大众的健康。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IIHBs 有望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为预防听力损失筑牢防线,让人们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来源: Engineering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