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濒临失明的焦虑患者
变成科室的“编外宣传员”
初见 即信任。
53岁的丁先生(化名)在东莞大朗经营着一家服装厂,每天高强度用眼长达12小时。同时患糖尿病史长达5年,随着糖尿病病情发展,其眼睛也受到了“牵连”,视物逐渐变得模糊。2023年初,是丁先生第一次来到东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当时他视力突然急剧下降,确诊为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左眼黄斑水肿、左眼玻璃体积血、双眼代谢性白内障,随后由王虎院长、黄河华主任带领眼底科团队根据其眼部情况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他说,“这里不仅有精准的医疗技术,更有一群将患者视为‘终身战友’的医护团队,用真诚的陪伴,让我们不再感到焦虑……”
医疗的温度藏在电话里的“控糖闹钟”
再见 便安心。
由于眼底病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较难控制等特性,在术后需要长期随访,因此我院尤其注重对患者提供术后宣教、术后跟踪回访等相关服务。这三年期间,医护人员定期跟踪丁先生恢复情况,加上患者积极反馈、配合复诊,坚持治疗,日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眼部状况控制较为理想。
科室会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上门探访,追踪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解答他们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强调用药规范等事项。丁先生也曾接受过探访关怀。
“平日,经常能接到刘瑞琳护长和高瑞珊助理的电话和信息提醒,甚至是上门送关怀,叮嘱用药注意事项和用眼习惯,有任何疑问他们都是第一时间热情回应……”
今年1月初,丁先生再次接受眼底检查,眼底状况保持良好,黄河华医生不忘再三嘱咐,接下来春节、元宵节日将至,切记注意控制好饮食、注意按期服药,控好血糖……他打趣道:这里的医生护士,比我家人还操心我的眼睛!
定期见 是信赖。
今年过完年,丁先生按时来到眼底病科报到,再次为黄河华主任献锦旗致谢。他说:我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一次次地送锦旗,我就是要向世人展示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群众的认可。
如果说
第一面锦旗是“劫后余生”的感激
第二面则是对“漫长陪伴”的致敬
选择一次是偶然,选择两次是信任,选择三次、四次是信赖。锦旗表谢意,是一份肯定,一份赞许,传达了谢意,也倾注了期盼。
“糖尿病是一辈子的仗,但他们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扛。”在东莞爱尔眼科医院,像丁先生这样的糖网患者并非个例。这背后,是医护团队对“全生命周期关怀”的坚持——从一台手术到一通电话,从一份档案到一句叮嘱,东莞爱尔眼科医院坚持医疗品质与爱同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患者的关爱与担当。
来源: 东莞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