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聊聊精神科药物和女性月经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微妙相关的医学奥秘。
01 精神科药物如何影响月经周期?
女性的月经周期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系统,受到大脑中的“司令部”——下丘脑的严格调控,指挥着整个生殖系统的运作。
有些精神科药物,如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帮助我们保持情绪稳定。但你知道吗?这些神经递质同样在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是控制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轴,其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月经紊乱。
具体而言:
(1)影响下丘脑激素分泌:精神科药物可能干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进而影响垂体分泌的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2)导致卵巢功能紊乱:这些激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卵巢的功能,导致排卵异常或黄体功能不全,从而引起月经周期的改变。
(3)间接影响:精神科药物还可能通过影响催乳素等其他激素,间接影响月经周期。催乳素的释放受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通过垂体静脉系统传递至腺垂体进行抑制调节,而血清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催产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又能促进催乳素的释放。高水平的催乳素可以抑制GnRH的分泌,当抑制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 LH、FSH缺乏,导致月经紊乱、闭经等相关症状。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机闹钟突然被黑客入侵,开始乱响,那你的生活还能正常吗?同理,当你的大脑“闹钟”被精神科药物打乱时,月经周期自然也会跟着遭殃。所以,当你吃了这些药物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月经变得不那么规律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闭经的情况。
02 面对影响:如何应对?
不同类型的精神科药物对月经紊乱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催乳素作用的药物,如氨磺必利、利培酮、帕利哌酮,更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相比之下,选择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风险居中,而氯氮平、阿立哌唑风险较低,尽管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待机制耐受后催乳素水平会逐渐下降,但仍然相对基线水平较高。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有些女性可能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而出现月经紊乱。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很多时候,这些副作用都是暂时的,只要停药或者换药,月经周期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女性朋友们,如果你们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又担心月经受到影响,以下几点小建议或许能帮到你:
(1)记录月经情况:定期监测你的激素水平和月经周期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详细记录月经周期、月经量及痛经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月经状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月经紊乱的出现,并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及时咨询医生: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月经出现了异常变化,请不要随意自行停药或减量,这样可能导致病情的复发或加剧。应第一时间找医生咨询,与医生共同探讨多种策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导致月经紊乱的因素。医生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减少对月经的影响。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月经周期的正常非常重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都有助于缓解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4)学会自我调节: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尝试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来缓解月经不规律的情况。比如,进行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精神科药物与女性月经周期之间的关系虽然复杂,但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我们正确面对、积极应对,就能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48.
[2]满智能,刘欢,李艳,等.药源性月经紊乱及其机制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药师,2019,22(8):1510-1516.
作者:黄春燕 上海市崇明区精神卫生中心 初级护士
策划/审核:
谢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况伟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副主任,主任医师
出品:科普中国×中华预防医学会
本文图片及封面图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