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离青少年远么?
“毒品犯罪”看似遥不可及,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说就在孩子们身边。
青少年并不因年龄小而免受毒品的侵扰。他们容易受辨别能力弱,自控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周围环境与人群的影响,被引诱沾染毒品。
在青少年吸毒人群中
有些是因为被骗而吸毒
有些则是因为好奇心驱使
怎么做好自我防护
防止被坏人下套吸毒?
这些新型毒品你都认识么?
青少年染毒有什么迹象?
无故旷课,经常迟到,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行为表现突然变坏。终日无精打采,对平时喜欢的活动也失去兴趣,魂不守舍,精神不集。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特别提醒:**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
第一,识物
上面提到的这些,基本囊括了被缉获的第三代毒品。看清楚了,别误入这些套路。
第二,识人
陌生人带你尝试新鲜事物,无论是什么,一律拒绝。
第三,识环境
酒吧、迪厅、KTV,是第三代毒品交易的高频场所,能不去尽量不去。在外吃饭,除了跟家人,如果中间离场,回来后饮料要更换,防止被人下药。
第四,警惕意识
时刻保持警惕,直觉不对,随机应变,宁可误判,也要好好保护自己。
第五、收到礼物时仔细检查
毒贩诱人沾染毒品的招数之一,就是提供各种“礼物”让人免费尝试。等“猎物”上瘾后,再出高价出售毒品,或者以毒品控制青少年进行违法活动。
第六、防范外界诱惑
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吸引,如果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就可能使毒贩有机可乘。
第七、严防“毒友”
少年儿童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渴望认同,加上安全防范意识不成熟,就可能因为同伴压力等因素尝试毒品。很多吸毒者都是因为结交了一些“毒友”,逐渐丧失了正确的是非观和人生观,最终被引诱吸毒。
帮孩子增强防毒意识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从小就要给孩子讲解毒品的危害,和孩子分享一些真实案例,让孩子直观感受到接触毒品的可怕后果。家长要让孩子认识一些可能隐藏毒品的物品、场所等,提高其辨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孩子愿意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情绪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沟通。
此外,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多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清楚孩子的朋友群体,提醒孩子慎重交友。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加禁毒宣传等相关活动,提高防毒意识。
孩子自身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拒绝毒品,了解禁毒法律法规,知道吸毒、贩毒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吸毒的迹象,要及时向家长、老师、心理咨询师或禁毒机构寻求帮助和支持。
来源: 儋州市妇联、九江民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