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修复生态学团队的王彤彤助理教授等人在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第18卷第12期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bimetallic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BMOFs) based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for energy production and waste water treatment”的综述论文。
本文综述了双金属金属有机框架(BMOFs)在光催化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BMOFs的结构、光学特性、合成策略以及与其他材料形成异质结的优势;并分析了其在光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氢气和二氧化碳还原等方面的应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BMOFs在光催化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BMOFs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高度的结构可调性和功能化潜力。这种结构特性使得BMOFs能够容纳各种客体分子和底物,从而在光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此外,BMOFs在调节金属离子形状、配置和配体协调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为优化光催化性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图1 BMOFs与其他光催化剂相比的优势
在能源生产方面,BMOFs作为光催化剂能够高效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例如BMOFs在光解水产氢方面展现的优异性能,通过掺杂、修饰等手段可进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在水处理领域,BMOFs展现出了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能力。通过吸附、降解等机制,BMOFs能够有效地净化水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文章还介绍了利用BMOFs进行光芬顿氧化、降解盐酸四环素等污染物的具体应用场景,展示了BMOFs在环境污染物处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
此外,文章从理论层面对BMOFs的光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计算和分析电子结构、能带位置等关键参数,揭示了BMOFs在光催化过程中的电荷分离、迁移和复合等关键步骤的机理。这些理论成果不仅为优化BMOFs的光催化性能提供了指导,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尽管BMOFs在光催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BMOFs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如何优化其光吸收和电荷传输性能等。因此,持续的研究和创新思维对于推动BMOFs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
来源: Engineering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