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的水体环境中,硝酸盐(NO3−)和富里酸(FA)之间的光化学反应就像一场持续上演的微观 “戏剧”,时刻影响着水体的化学性质。不过,近期一项发表于《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的研究发现,一类因自然和人类活动混入水体的 “不速之客”—— 铁矿物,竟悄然改变了这场 “戏剧” 的走向。
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赤铁矿(α−Fe2O3)对硝酸盐和富里酸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在模拟的 12 小时紫外线照射环境下,他们发现,当向含有硝酸盐和富里酸的水体中加入 0.4g/L 的赤铁矿后,奇妙的变化发生了。硝酸盐的还原进程明显加快,速度提升了 24.3%,而且主要的还原产物变成了铵离子(NH4+)。与此同时,富里酸的矿化过程却受到了抑制,矿化率降低了 27.8%。这就好比原本按照既定剧本进行的化学反应,因为铁矿物的加入,剧情突然来了个大转折。
深入到分子层面,研究人员发现富里酸的转化路径受到了极大干扰。它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以及部分氧化改变分子组成的途径都被抑制。具体来说,富里酸中 CHON 和 CHONS 的转化率分别下降了 21.0% 和 20.3%,这使得不饱和产物增多。这些变化看似微小,却可能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那么,铁矿物究竟是如何 “导演” 这一切的呢?通过清除实验和对羟基自由基(・OH)的定量测量,研究人员找到了关键因素 —— 赤铁矿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富里酸在这里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它就像一个 “中间人”,作为空穴清除剂,反而增强了赤铁矿对硝酸盐的还原作用。而在富里酸自身的氧化过程中,空穴(h+)、羟基自由基(・OH)和活性氮物种(RNS)等 “演员” 纷纷登场,共同推动了反应的进行。
这一研究有着十分鲜明的论点:铁矿物对水体中硝酸盐和富里酸的光化学反应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以往研究中对其的忽视可能让我们错失了很多关键信息。在自然水体中,铁矿物广泛存在,它们可能来自土壤侵蚀、工业排放等多种途径。这些铁矿物进入水体后,会持续影响硝酸盐和富里酸的反应,进而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从生态角度来看,硝酸盐转化产生的铵离子增多,可能会改变水体中氮元素的循环和分布。氮是藻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铵离子含量的变化可能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或减少,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而富里酸矿化受阻,意味着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变慢,可能会造成有机物质的积累,影响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透明度等关键指标,进一步破坏水体生态环境。
在实际应用方面,这项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铁矿物对硝酸盐和富里酸的转化作用,优化处理工艺,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对于受污染水体的修复工作,了解铁矿物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此次研究揭示了铁矿物在水体光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理解水体化学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科学家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铁矿物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水体化学的物质,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持。
来源: Engineering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