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往往会在无意识中

表现出一种有趣的行为模式:

在单手抱物品时

倾向于使用右手

而在抱婴儿时

却更愿意使用左手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实际上有着

深刻的生理、心理和文化背景

今天,我们来聊聊

这一有趣的现象

↓↓↓

在人类社会中,约90%的人是右撇子。这种偏好源于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和精细动作的控制,而右手的运动则由左半球支配。因此,右撇子在进行需要精细操作的任务时,右手往往更为灵活和有力。无论是抱起价值连城的花瓶,还是普通的日常物品,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用右手来完成这一动作。这种选择不仅基于右手的力量优势,还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

此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右手的使用偏好可能与早期人类的劳动分工有关。在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右手通常被用于持握工具和武器,这种长期的实践使得右手在力量和灵活性上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与抱物品不同,抱婴儿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左手。研究表明,**大约69%**的人在抱婴儿时会选择使用左手。这种偏好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中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灵长类动物中也能观察到类似的行为模式。

(1)

情感沟通的优势

大脑的左右半球在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右半球在处理情感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当人们将婴儿抱在左侧时,婴儿的面部和身体会处于父母的左侧视野范围内,而这一视野的信息主要投射到右半球。右半球能够更敏锐地识别和处理情感信号,尤其是负面情绪,如生气、害怕、悲伤或哭泣等。因此,将婴儿抱在左侧可以更有效地帮助父母察觉婴儿的情绪变化,从而及时给予安抚和关注。

此外,人类的左脸通常比右脸更具表现力,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情绪信息。当婴儿被抱在左侧时,父母更容易看到婴儿的左脸,而婴儿也更常看到父母的左脸。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有利于父母识别婴儿的情绪,还可能促进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2)

生理因素的影响

尽管心跳假说并未得到充分证实,但生理因素在左手抱娃的行为中仍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人类的心脏位于胸部略偏左的位置,当婴儿被抱在左侧时,他们能够更清晰地听到父母的心跳声。这种熟悉而有节奏的声音可以给婴儿带来安全感和舒适感,使其更容易安静下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心跳声并非仅在左侧才能被听到,且存在心脏位置异常的母亲也表现出左手抱娃的偏好。因此,心跳因素可能只是左手抱娃行为的一个辅助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

(3)

惯用手的影响

惯用手在抱娃行为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于大多数右撇子来说,使用左手抱娃可以腾出更为灵活和有力的右手去完成其他任务,如喂养、哄抱或照顾婴儿的其他需求。研究表明,74%的右撇子倾向于将婴儿抱在左侧,而左撇子中这一比例仅为61%。这表明惯用手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抱娃时的手部选择。此外,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也可能对左抱娃行为产生影响。

(4)

文化与社会因素的潜在作用

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外,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抱娃行为。在许多文化中,母亲被期望承担起照顾婴儿的主要责任,而左手抱娃的行为可能被视为一种母性本能的体现。这种文化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使得左手抱娃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行为模式。此外,社会环境中的模仿和学习也可能对个体的抱娃行为产生影响。人们在观察他人的抱娃方式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那些被认为是正确或常见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左手抱娃的社会普遍性。

下次你单手抱起某个东西时

不妨留意一下

你会下意识使用哪只手

也许有意思的科学新知

就在你不假思索的动作里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来源:科普中国、果壳。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源版权图库创客贴,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来源: 科普中国、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