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在民族音乐历史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鼓乐声起盛唐便有了画面”。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西安鼓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来源: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
西安鼓乐起源
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中国古代的交响乐”。
其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至今仍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谱方式,又被称为是破解中国古代音乐史众多谜团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
图片来源:西安文旅
西安鼓乐表演形式
西安鼓乐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是室内音乐,坐乐大致可以分为城乡两种,城市坐乐编制约十二三人;农村坐乐有若干乐器调整,依条件而定。有些地方,在农村的坐乐中,吹奏乐器用到十几个以上,打击乐器更多,演奏者多达几十人,造成震撼人心、摇荡山岳的宏大音响,风格与城市坐乐然不同。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
行乐在行进中演奏,伴以彩旗、令旗、社旗、万民伞、高照斗子等,乐器用高把鼓、单面鼓等。用高把鼓的,风格温雅庄重;用单面鼓的,风格活泼悠扬。行乐有时还有歌词,内容与折雨有关。
演奏乐器
西安鼓乐以竹笛为主奏乐器,还有笙、管、鼓、锣、钹、铙等众多乐器,堪称来自盛唐的“交响乐”。现在常用的曲目有《鼓段子》、《打扎子》、《引令》、《套词》、《南词》、《曲破》、《杂曲》等。
西安鼓乐曲谱
西安鼓乐沿用的一直是唐宋时期的工尺谱(“尺”读chě,通过汉字符号记谱,世界上最早的曲谱之一),由一代代艺人手工传抄。谱上只有音高音低,不能表现时值,演奏者拿到谱后不能直接认出来,必须靠老一辈师傅口传面授,熟读至背诵后才能演奏,千百年来传承不息。
图片来源:西安鼓乐社
来源: 中国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网 西安鼓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