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可能会引发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稍有不慎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停摆”。

案例回顾

近日,汉寿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接诊了一位病毒性心肌炎的年轻女孩。寒假期间,20岁的高校大一女学生小李不慎患上了感冒,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起初并未引起重视,以为是平常的小感冒,吃点感冒药就没事了,照常和同学聚会、K歌。一次熬夜后突感胸闷、心悸,于是来到汉寿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就诊。

经过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梅芹榕医生细致的检查,做心电图、急查心肌酶谱、完善心脏彩超,最后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随后,予以控制心肌炎症、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针对病因改善预后等规范治疗后,目前患者症状较前好转已顺利出院。

为何一场看似平常的感冒,竟能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今天就带您一起揭开“病毒性心肌炎”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简单来说就是心肌细胞的炎症。好发于青少年,当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加之病毒感染就容易诱发。心肌炎的症状有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二、心肌炎分为哪几类?

《中国成人心肌炎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根据病理学分类,将心肌炎分为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心肌炎,慢性稳定性心肌炎以及慢性炎症性心肌病。

1、急性心肌炎

发病在30天内,组织学特征为炎症细胞浸润(镜下炎症细胞>14个/mm2单个核白细胞)和心肌细胞损伤。其中,如镜下观察到炎症细胞弥漫性浸润(镜下炎症细胞>50个/mm2)伴明显心肌细胞坏死为暴发性心肌炎。

2、慢性活动性心肌炎

心肌炎发病>30天,组织学特征仍有炎症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损伤。

3、慢性稳定性心肌炎

心肌炎发病>30天,组织学特征仍有炎症细胞浸润,无心肌细胞损伤。

4、慢性炎症性心肌病

心肌炎发病>30天,组织学特征为明显心肌纤维化伴/不伴炎症细胞浸润,无心肌细胞损伤。

三、病毒性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

包括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

2、心肌受损表现

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晕、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 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不缓解,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有时在没有任何症状前突然心跳停止,一定要及时就医。

四、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1、避免感冒受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适当的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这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

3、早期识别和治疗

如果出现感冒症状,特别是有心脏不适的迹象,如胸闷、气短、心悸等,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病毒感染演变为心肌炎。

4、药物预防

对于有心脏病史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进行预防。

5、休息和避免过度劳累

在感冒期间或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少心脏负担。

守护心脏,从预防开始!

来源:汉寿县人民医院 宣传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来源: 汉寿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