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不管你遇到开心还是忧愁的事情,都可以与Ta分享。你们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相似的品味,契合的行为模式,你们是挚友,更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姐妹。
是什么让你们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彼此呢?是缘分,是数学概率,还是命中注定?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这里面或许有基因的一份功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朋友,我们真的是没有血缘的亲人
2014年,一篇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论文中,哈佛大学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们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朋友之间的亲缘系数(kinshipcoefficient)比陌生人要高0.0014!
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研究者们先从数据库中调取了1932名志愿者的基因信息,将其细分为1367对非亲属好友以及1196429对陌生人。接下来,他们分别比较了朋友组和陌生人组的亲缘系数,这里需要用到了遗传学中SNP来计算。
SNP指的是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A、T、C、G)的突变,比如某个位置上,张三是腺嘌呤(A),李四则是胸腺嘧啶(T),那么这个位点就是一个可以用来区分张三和李四的SNP。推广到人群中,拥有相同的SNPs越多,说明两个人的基因越相似,源自同一祖先的概率也就越高。
研究者们发现,朋友之间的亲缘系数显著高于陌生人,而拥有相反的SNPs显著低于陌生人,平均而言,朋友的亲缘关系系数比陌生人高0.0014。
图1:朋友之间的相同的SNPs显著多于陌生人,相反的SNPs显著低于陌生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
可别小看这个数字,要知道,父母与子女的亲缘系数约为0.25,第一代表亲(如堂兄妹或表兄妹)的亲缘系数约为0.0625,第四代表亲(共享高祖父的表/堂兄弟姐妹)的亲缘系数大约是0.001。也就是说,你和你挚友之间的基因相似程度,甚至要高于祭祖时站你隔壁的叔公家的孙辈!
所以,和好朋友说一句,“你是我没有血缘的亲人”,不是煽情,而是科学。
是嗅觉基因让我们相遇
那么,为什么基因亲缘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呢?
一些理论认为,这可能与嗅觉有关。比如2014年的那篇研究中,研究者们就发现,朋友之间的相似的SNPs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基因组中,而且呈现明显的规律:在174个相似度排名前1%的基因中,大部分与嗅觉相关。也就是说,挚友之间很可能有相同的嗅觉。
研究者们表示,嗅觉帮助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识别亲属,甚至有一些证据表明,人们能够根据盲嗅测试区分朋友和陌生人。拥有相同嗅觉相同的个体有可能被吸引到相似的环境中,并在那里相互交流和结交。
此外,2022年,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的一篇研究证明,体味相似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
研究者招募了20对号称“一见如故”(InstantFriend) 的朋友,这些人彼此不是从小认识的,而是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深厚友谊。参与者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采集汗液样本:
· 他们被要求在相同的条件下饮食(避免食物影响体味,如大蒜、咖啡等)。
· 使用相同的无味肥皂和洗漱用品。
· 睡觉时穿着提供的纯棉T恤,以便衣物吸收汗液。
然后使用电子鼻(eNose) 进行体味化学成分分析,并计算体味相似度,同时找来志愿者嗅闻上面20对朋友的气味以及干扰气味并进行打分时。结果发现,无论是电子鼻还是人类的鼻子,都能认为好朋友之间的气味更相似。
随后,研究者们又找来17名互不认识的志愿者,让他们两两组合,先在极近的距离面对面站立(保证可以闻到彼此的味道),随后进行镜像游戏但不能对话,最后让他们互相评估是否对对方有好感。通过用电子鼻比较志愿者们的体味,结果发现,体味相似度较高的陌生人容易在互动中建立良好关系:他们在第一次见面时更快产生亲近感,互动时的身体语言也更加放松(如微笑、倾身靠近对方),互动结束后对彼此的印象也更好。
正在进行镜像游戏的陌生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5]
一些研究暗示,选择体味相似的朋友可能与MHC基因有关。体味与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基因相关,这些基因能够编码白细胞抗原,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哪些细胞属于自体,哪些细胞是外来入侵者。
亲属之间的MHC更加相似,所以在择偶中,女性更倾向于根据体味选择与自己MHC基因不同的男性的体味,防止近亲结婚。朋友之间体味相似,可能反映了一种“亲缘识别”机制,即我们在潜意识中选择了更接近家族气味的人作为社交对象。这可能是因为在人类早期社会,气味可能是用来识别部落成员的关键线索,体味相似的人更可能信任彼此,从而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生存机会。另外,体味相似的人可能具有相似的免疫系统,适应相似的环境,提高了群体的适应性和合作能力。
下次和好朋友见面,拥抱的时候不妨闻一闻Ta的味道,然后和自己的比较一下吧!
彩蛋:趣味测试
选择你和好友的共同点,生成基因相似度报告——
相似者相互吸引,朋友之间往往有很多共同之处,有些表面看上去可能只是个人的喜好,但是背后其实也有着基因的作用。
下面的3个选项都代表你和你的挚友可能有共同基因,快拉着ta来测测你们的共同基因是什么:
1.总在深夜互发“睡了吗.jpg”
如果你们总是如此,那么恭喜,你们是夜猫子联盟——熬夜是基因的召唤。
晚睡党可能携带CRY1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与人类的睡眠相位延迟综合征(俗称“夜猫子”)相关,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要比正常人睡眠时相向后延迟2~2.5个小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总被大家说挑食:不吃香菜;不吃苦瓜;觉得猪肉味道很臭
如果你们总是如此,那么恭喜,你们是吃货同盟——基因决定了“饭搭子”。
不喜欢吃香菜的人可能携带名为OR6A2的嗅觉受体基因突变。该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编码对醛类化合物(如E-2-癸烯醛)高度敏感的受体。这些醛类物质赋予香菜特有的气味,但在部分人群中会被感知为类似肥皂或臭虫的味道,从而导致对香菜的厌恶。
对苦味敏感的人群可能携带TAS2R38基因突变,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编码人类苦味受体,主要负责感知苯硫脲(PTC)和6-丙基-2-硫氧嘧啶(PROP)等苦味物质。拥有该基因突变的人对苦味很敏感。
觉得猪肉味道腥臭的人可能携带两份OR7D4基因,这个基因会让人对猪肉中的雄烯酮气味很敏感,而携带OR7D4基因突变体(如R88W和T133M突变)的人则可能闻不出猪肉的味道。
3.爱玩密室逃脱,爱冒险
如果你们总是如此,那么恭喜,你们是性格镜像——冒险基因找到同类。
喜欢新奇事物及冒险的人可能携带DRD4基因突变(如7次重复的等位基因,称为DRD4-7R),该基因位于人类第11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多巴胺受体。需要注意的是,虽然DRD4基因的变异与冒险行为存在关联,但个体行为还受到环境、教育和其他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N.A.Christakis,&J.H.Fowler,Friendshipandnaturalselection,Proc.Natl.Acad.Sci.U.S.A.111(supplement_3)10796-10801,https://doi.org/10.1073/pnas.1400825111(2014).
[2]SBOlsson,JBarnard,LTurri,Olfactionandidentificationofunrelatedindividuals:Examinationofthemysteriesofhumanodorrecognition.JChemEcol32,1635–1645(2006).
[3]MBoulet,MJECharpentier,CMDrea,Decodinganolfactorymechanismofkinrecognitionandinbreedingavoidanceinaprimate.BMCEvolBiol9,281(2009).
[4]RavrebyI,SnitzK,SobelN.Thereischemistryinsocialchemistry[J].ScienceAdvances.2022;8(25):eabn0154.
[5]RHPorter,Olfactionandhumankinrecognition.Genetica104,259–263(1998-1999).
[6]RuffJS,NelsonAC,KubinakJL,PottsWK.MHCsignalingduringsocialcommunication.AdvExpMedBiol.2012;738:290-313.doi:10.1007/978-1-4614-1680-7_17.PMID:22399386;PMCID:PMC4835215.
[7]WedekindC,SeebeckT,BettensF,PaepkeAJ.MHC-dependentmatepreferencesinhumans.ProcBiolSci.1995Jun22;260(1359):245-9.doi:10.1098/rspb.1995.0087.PMID:7630893.
[8]SantosPS,SchinemannJA,GabardoJ,BicalhoMdaG.NewevidencethattheMHCinfluencesodorperceptioninhumans:astudywith58SouthernBrazilianstudents.HormBehav.2005Apr;47(4):384-8.doi:10.1016/j.yhbeh.2004.11.005.PMID:15777804.
[9]PatkeA,MurphyPJ,OnatOE,KriegerAC,ÖzçelikT,CampbellSS,YoungMW.MutationoftheHumanCircadianClockGeneCRY1inFamilialDelayedSleepPhaseDisorder.Cell.2017Apr6;169(2):203-215.e13.doi:10.1016/j.cell.2017.03.027.PMID:28388406;PMCID:PMC5479574.
[10]Eriksson,N.,Wu,S.,Do,C.B.etal.Ageneticvariantnearolfactoryreceptorgenesinfluencescilantropreference.Flavour1,22(2012). https://doi.org/10.1186/2044-7248-1-22
[11]KhataanNH,StewartL,BrennerDM,CornelisMC,El-SohemyA.TAS2R38genotypesandphenylthiocarbamidebittertasteperceptioninapopulationofyoungadults.JNutrigenetNutrigenomics.2009;2(4-5):251-6.doi:10.1159/000297217.Epub2010May19.PMID:20484932.
[12]LundeK,EgelandsdalB,SkuterudE,MainlandJD,LeaT,HerslethM,MatsunamiH.GeneticvariationofanodorantreceptorOR7D4andsensoryperceptionofcookedmeatcontainingandrostenone.PLoSOne.2012;7(5):e35259.doi:10.1371/journal.pone.0035259.Epub2012May2.PMID:22567099;PMCID:PMC3342276.
[13]WangE,DingYC,FlodmanP,KiddJR,KiddKK,GradyDL,RyderOA,SpenceMA,SwansonJM,MoyzisRK.ThegeneticarchitectureofselectionatthehumandopaminereceptorD4(DRD4)genelocus.AmJHumGenet.2004May;74(5):931-44.doi:10.1086/420854.Epub2004Apr9.PMID:15077199;PMCID:PMC1181986.
[14]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1400825111#fig01
[15]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0154
策划制作
作者丨哈代 浙江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
审核丨赵伟 天津大学泰达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