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原产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级别为2级,为严重入侵类外来入侵物种。1860s传入中国。适口性好可作青饲料,家禽家畜皆喜食。嫩茎叶可作野菜食用。可作观叶植物,盆栽观赏。以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利尿止痛。


穗褐顶生高,苍茫四野蒿。

野蛮侵入物,强抢我家糕。



名 称:皱果苋

拉 丁 名:Amaranthus viridis

分类地位:苋科 Amaranthaceae  苋属 Amaranthus

别 名:绿苋、白苋、红苋菜、假苋菜、糠苋、里苋、绿苋菜、鸟苋、人青菜、细苋、苋菜、野见、野米苋、野苋、野苋菜、猪苋紫、苋菜、比杜木拉木尔、鸟仔苋、野苋葙、皱皮苋、猪母苋等。

异 名:Albersia caudata、Albersia gracilis、Albersia polystachya、Amaranthus blitum、Amaranthus fasciatus、Amaranthus gracilis、Amaranthus littoralis、Amaranthus polystachyus、Amaranthus polystachyus、Chenopodium caudatum、Euxolus caudatus、Euxolus caudatus var. gracilis、Euxolus caudatus var. maximus、Euxolus polystachyus、Euxolus viridis、Galliaria adscendens、Glomeraria viridis、Lagrezia suessenguthii、Pyxidium viride. 

识别特征:

1、直立茎高可达80厘米以上,全株无毛,具不明显纵棱,稍有分枝,常绿色或带紫红色。

2、叶片卵形至椭圆形,先端常具小凹缺,常具1芒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常绿色或稍带紫红色。

3、圆锥花序顶生,有分枝,分枝圆柱形、细长、直立,花被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急尖,具1条绿色中脉,淡绿色,果期绿褐色。胞果阔倒卵形,略扁,表面极皱缩,不开裂,绿褐色,长约1.5毫米,宽约1.2毫米,先端尖,基部常宿存花萼,几与胞果等长。种子近圆形,扁,双凸透镜状,黑色,有光泽,表面密被细小颗粒状凸起,微呈环形排列,在凹缺处稍明显汇聚,具薄而锐的边缘,凹缺近三角形,种脐位于基部凹缺处。

国内分布:全国广泛分布。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路边。

国外分布:原产南美洲。

生 境:生于菜园、农田、荒野、路旁、宅旁等处的杂草地上。

物 候 期: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危 害: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原产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级别为2级,为严重入侵类外来入侵物种。1800s传入中国。其种子产量高,寿命长,传播方式多样,可伴随自然界的风力、水力,以及人类或动物传播,是菜地、秋旱农作物的重要杂草。

主要价值: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适口性好可作青饲料,家禽家畜皆喜食。嫩茎叶可作野菜食用。可作观叶植物,盆栽观赏。

药用价值:以全草入药。甘,寒。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细菌性喇疾、乳腺炎、肠炎、痔疮等症。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