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男性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年轻的配偶,而女性更偏好年长的伴侣,似乎这已成为一种择偶的“黄金法则”。从明星夫妻的年龄差距,到身边人的婚恋选择,这种观念似乎随处可见。然而,最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研究发现,女性对“小鲜肉”的兴趣,丝毫不逊色于男性对年轻女性的喜爱 。
研究揭秘:如何得出颠覆性结论?
这项研究的样本数据十分丰富,研究人员选取了美国一家婚介公司的6262名用户作为参与者,他们共同进行了4542次相亲约会,参与者年龄覆盖了从22岁 - 85岁的广泛年龄段。每次相亲后,参与者都要填写一份关于对约会对象看法及吸引力程度的问卷,问卷从浪漫吸引力、整体评价以及是否愿意再次约会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参与者的个人背景信息,如年龄、性别认同、婚姻状况、种族等。并且,为了避免参与者提前筛选约会对象年龄,此次研究采用完全盲目的匹配方式,让参与者无法提前知晓约会对象的年龄。
研究结果:男女皆爱年轻伴侣
研究结果令人惊讶:无论男女,在平均水平上都更偏好比自己年轻的伴侣。这一结论不仅在整个样本中成立,在男女分组分析中同样适用,而且这种年龄偏好的性别差异极小。也就是说,男性和女性都对年轻伴侣有着相似程度的偏爱。
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者报名时设定的“最大可接受伴侣年龄”,并不会影响他们在实际约会中对对象的吸引力判断。即使约会对象超出了事先设定的年龄范围,“年轻”本身的魅力依然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因素。
在限定研究范围至40岁以下女性的异性约会数据时,研究结论依旧不变。这表明,年轻伴侣的吸引力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中都普遍存在。
传统观念与现实的碰撞:女性的“理想化”与“真实”偏好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在择偶时更倾向于年长的男性,因为他们通常被认为更成熟、稳定,能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然而,此次研究表明,尽管女性在问卷调查中常常表达这样的偏好,但在实际约会情境中,她们的行为却与男性无异,也更青睐年轻的约会对象。
这一现象说明,女性可能在社会环境或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理想化”的择偶偏好。但当真正处于社交互动中,她们真实的吸引力偏好其实更加灵活。或许是现实生活中,女性更容易接触到年长男性的追求,又或许是社会舆论对女性选择年长伴侣的鼓励,使得女性在意识层面形成了这种“理想化”偏好。
背后原因:婚恋市场与经济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年龄偏好的形成可能受到婚恋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约会对象往往较男性年长,这可能并非女性主动选择,而是因为约会平台或社会网络中,年长男性更积极地寻求年轻女性作为伴侣。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女性在择偶时的年龄偏好变得复杂。
此外,关于经济因素对女性择偶年龄偏好的影响,社会角色理论认为,女性的经济独立程度会影响其择偶偏好。但本研究发现,女性的收入水平并未对她们的年龄偏好产生显著影响。这进一步说明,现实中的年龄吸引力偏好,远比社会刻板印象所认为的更加复杂,它不仅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正不断被重新定义。这项研究为我们审视现代社会的亲密关系提供了新视角,让我们看到,年龄在择偶中的影响力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无论男女,都更偏爱年轻的约会对象,这一事实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幸福,而不应被传统观念所束缚。真正的吸引力,或许更多地源于心灵深处的共鸣,而非外在的年龄标签。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择偶观念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思考。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