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底至3月初的“国际带状疱疹关注周”,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带状疱疹,鼓励及早预防,降低发病率,为促进全人类健康共同努力。

带状疱疹并非简单的皮肤病,而是潜伏在神经中的病毒“复仇记”,其疼痛程度被患者形容为“刀割、火烧、电击”,甚至超过分娩痛。

湖南旺旺医院疼痛科夏玉红副主任呼吁大家重视带状疱疹的科学防治。

一、病毒潜伏与激活:一场蓄谋已久的“偷袭”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发,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此病毒。初次感染多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压力、慢性病、衰老),病毒便沿神经纤维扩散,攻击皮肤和神经,引发剧烈疼痛与皮疹。

医生视角:病毒破坏神经外膜,导致异常放电,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高风险人群:这三类人最需警惕

1.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年龄增长导致免疫力下降,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

2.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慢阻肺、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增高,且疼痛更剧烈,并发症风险更高。

3. 免疫抑制人群:如风湿免疫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肿瘤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三、症状与并发症:疼痛不止于皮肤

1. 早期预警:单侧灼痛、刺痛或瘙痒,常误诊为心绞痛、胆囊炎等。

2. 典型皮疹:沿神经分布的簇状水疱,常见于胸背、腰腹、头面部,严重者可累及眼睛(致盲风险)或引发脑炎。

3. 后遗神经痛(PHN):10%-30%患者疼痛持续超3个月,部分长达10年,导致抑郁、睡眠障碍甚至生活无法自理。

四、科学治疗:抓住72小时黄金窗口期

1. 抗病毒+营养神经:抑制病毒复制,修复神经。

2. 阶梯镇痛:

- 轻中度:口服抗神经痛药物(抑制异常放电);

- 重度: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或脊髓电刺激。(缓解疼痛、促进神经修复)

3. 中西医结合:急性期辅以清热利湿中药,慢性疼痛采用针灸、雷火灸等缓解。

五、带状疱疹如何预防?

1. 接种疫苗: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推荐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2. 增强免疫力:通过适当适宜的体育锻炼,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合理膳食添加营养,避免熬夜规律作息等方式增强体质。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均衡饮食,避免接触已感染者,尤其是水疱未结痂脱落的患者。

**湖南旺旺医院疼痛科温馨提醒:**带状疱疹的疼痛是神经损伤的警报,治疗需“双管齐下”——抗病毒与修复神经并重。拖延治疗可能导致后遗神经痛,使简单疾病转为慢性顽疾。带状疱疹关注周倡议:若您或家人属于高风险人群,请主动咨询疫苗接种,定期体检筛查慢性病。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疼痛科 夏玉红 图/王锐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旺旺医院 疼痛科 夏玉红 图/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