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康教授
撰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潘少康;林州市人民医院 李太华、李扬
清晨的一杯温水,午后的醇香咖啡,夏日的冰镇西瓜,秋天的第一杯“低糖”奶茶......这些生命中美好的滋味,都与我们身体里两枚拳头大小的器官密切相关。这对深居后腰的“孪生兄弟”,正以每分钟120 ml的滤过速度,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我们的生命之源。
肾脏:沉默的劳模肾脏,堪称人体最精密的“净水机”,每个肾脏约100万个肾单位,如同无数微型筛网,精准识别血液中的有益物质与代谢废物。当享用完一顿火锅大餐,钠离子大军涌入血液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立即启动离子泵,像智能分拣机般回收钠离子,维系着血液渗透压的微妙平衡。
这个无声的净化系统也有着令人惊叹的容错能力。即使50%的肾单位罢工,血肌酐指标依然可能保持正常,这种“沉默的坚强”值得我们拥有,同时,也让许多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的“逆转期”,这也正是肾脏“小损无语,中损不语,大损轻语”的真实写照。
伤肾于无形的现代生活当高糖奶茶或各种高糖碳酸饮料成为“续命神器”,外卖变成生活常态,我们的肾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高盐饮食迫使肾脏加班处理多余钠离子,含糖饮料导致肾小球高滤过损伤,熬夜引发的血压波动如同“不定时炸弹”。更令人担忧的是,混搭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的随意服用,让药物性肾损害实际情况比想象的还严重,近10年增长近3倍。某位28岁程序员的故事令人警醒:长期熬夜加班、每天3杯奶茶、把布洛芬当“保命丸”,直到体检发现尿蛋白3+时才如梦初醒。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伤害,正在都市人群中悄然蔓延**。
守护生命之源的智慧保护肾脏需建立****“每日-每月-每年”三重防护网****:每天清晨观察尿液是否出现经久不散的泡沫,每月测量血糖和血压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每年健康体检时不要跳过尿常规、血糖和肾功能检查。
饮食上遵循“三减三增”原则****:减盐、减糖、减嘌呤,增水、增纤维、增优质蛋白。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医学科学家正在不断探究,探索创新疗法,新型血液净化材料及设备的研发和类器官技术让肾脏“再生”成为可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支持的肾脏病诊疗系统也在不断完善,模拟肾脏生理机能的可穿戴、植入性人工肾原型机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突破预示着,未来我们或许能像更换净水器滤芯般修复肾脏功能。
从《黄帝内经》“肾为先天之本”的古老智慧,到现代医学的微观解密,人类对肾脏的认知不断深化。当我们举杯畅饮时,不妨心怀敬畏和感恩,为了这对默默工作的“净水卫士”,也为了每个充满生命力的清晨。
守护肾脏不是多项的选择题,而是生命延续的必答题。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