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骨量减少,很多人以为是“老年病”,但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幸“中招”,23岁小陈就是其中之一。
“是不是搞错了?我还只有23岁,怎么会骨量减少呢?”近日,来自长沙的小陈到医院做健康体检,拿到报告充满疑问。
医生了解到小陈平日喜欢宅家、喝奶茶、熬夜,提醒他年轻人也会骨量减少,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骨骼疼痛、乏力、脊柱变形,甚至容易骨折,以后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陈的检测报告书)
骨量减少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骨量减少?我们该如何预防?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李祈为大家讲解。
一、什么是骨量减少?
骨量减少指骨骼中矿物质(如钙、磷等)含量降低,骨密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伴随着骨骼强度的减弱,可能增加骨折的风险。
二、骨量减少就是骨质疏松吗?
在骨密度检查报告中,T值是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的关键指标。
T值≥-1:骨密度正常。
-2.5﹤T值﹤-1:骨量减少,骨质开始流失。
T值≤-2.5:骨质疏松症。
由此可见,骨量减少并不等于骨质疏松,但它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不及时干预,骨量减少很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会也会加剧。
三、骨量减少为何“盯上”年轻人?
1.营养不良
许多年轻人由于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常常忽视饮食健康,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有些人长期偏食,如过多摄入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2.缺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增强骨骼强度和韧性。然而,许多年轻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骨骼得不到足够的外力刺激,导致骨量逐渐减少。
3.疾病与药物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和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会影响骨骼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4.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会破坏骨骼细胞,导致骨量减少;而过度饮酒则会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进一步加剧骨质流失。
四、如何守护骨骼健康
1.合理饮食:吃出“硬骨头”
适当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芝麻酱、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少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这些都会影响钙的吸收。
2.适量运动:动出“强骨骼”
运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还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或重量训练等无氧运动。
3.戒烟限酒:远离“骨骼杀手”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骨骼健康的“大敌”。戒烟限酒,不仅能保护骨骼,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年轻人也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如果发现骨密度降低或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应及时咨询医生并采取干预措施。
5.适量日照:阳光是“免费补钙剂”
阳光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但要注意防晒,避免中午时分长时间暴晒,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
6.关注心理健康:好心情也是“骨骼良药”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可以通过运动、冥想、阅读等方式放松身心。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 张思敏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张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