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在追求健康与长寿的道路上,运动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法宝”。然而,网络上却流传着一些令人困惑的观点,如“最长寿的人是不运动的,运动多的人不长寿”,甚至有人拿兔子和乌龟的例子作比,称兔子总是蹦来蹦去只活两年,乌龟根本不运动,却能活很多年 ,这让不少人对运动与长寿的关系产生了疑问。那么,多运动的人真的可以长寿吗?今天,我们就结合科学研究和媒体信息,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科学研究:运动与寿命的密切关联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与寿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2021年《梅奥诊所学报》发表的一项针对8697名成年人长达20多年的研究发现,运动和健康之间存在特殊的U型联系。每周锻炼2.6 - 4.5小时的人,死亡风险最低,比不运动人群降低约40% 。这意味着,适度运动对健康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从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作用来看,其益处更是多方面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长寿奠定坚实的心血管基础。同时,它能帮助消耗热量,增加肌肉量,减少脂肪堆积,预防肥胖及其相关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关节炎等。适度运动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有效地抵抗感染和疾病,减少患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在骨骼健康方面,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尤其是负重运动,如散步、跑步、举重等,对骨骼健康的维护作用明显。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改善心情,提升心理韧性,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长寿至关重要。
过量运动的危害:过犹不及的道理
虽然运动有益健康,但并非越多越好。上述《梅奥诊所学报》的研究还指出,每周锻炼10小时以上的人,与每周锻炼2.6 - 4.5小时的人相比,死亡风险反而升高,幸福感也有所降低 。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会让身体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长期如此,免疫系统功能便会下降,恢复能力减弱,从而增加疾病风险。
回顾2024年6月30日,17岁的中国国家羽毛球运动员张志杰在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的赛场上,突然晕倒并抽搐。尽管现场医疗团队紧急抢救,他还是在当晚不幸离世。张志杰长期接受高强度羽毛球训练,羽毛球运动节奏快、回合多,要求运动员频繁在无氧和有氧运动间切换,对心肺能力要求极高 。长期在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下,身体承受着巨大压力,即便年轻且身体素质出众,也难以承受,最终悲剧发生。
从运动损伤的角度来看,过量运动或不适当的运动更容易导致受伤。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及伤后并发症,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轻则影响正常的学习、训练及健康,重则导致运动功能受损、甚至残疾,提前结束运动寿命,甚至危及生命。运动损伤与机体所参与的运动项目的种类以及动作特点密切相关,常见的如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韧带软骨损伤等。
运动方式与长寿:选对运动很关键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健康和长寿的影响也有所不同。2018年《柳叶刀》医学期刊发布的一项涉及8万人持续15年的运动健康调查报告,给出了“延寿效果最好的三类运动”。
挥拍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位居榜首,降低全因死亡率47% 。这类运动往往需要调动身体多个肌肉群,强调手眼协调,击球时还有爆发力,能提高肌肉骨骼的力量、心肺功能以及协调性,让人注意力更集中,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起到延缓大脑衰老及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游泳排名第二,降低全因死亡率28% 。游泳能锻炼全身肌肉,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老年人罹患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延缓呼吸器官机能的减退,且对脊柱关节、膝关节的压力较小,更不容易受伤。
室内有氧运动(如跳操、瑜伽、舞蹈等)位列第三,降低全因死亡率27% 。它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血管功能、减肥,帮助改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个体差异与运动建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寿命的长短受基因、运动、心理、医疗条件和饮食等多个因素影响,个体差异也是运动与寿命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有些人可能因为基因或心理等因素,即使运动也不能实现长寿。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至关重要。
在运动前,要正确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加强自我医学监督,对自身运动能力有正确的认知,避免参与超过身体强度的运动。合理选择锻炼内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如果本身有慢性疾病,应咨询医师适合的运动项目。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运动前适当热身,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整理,坚持拉伸和放松活动,帮助机体恢复和组织修复,避免发生慢性劳损。
长寿案例:健康生活方式的力量
许多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也为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为全球健在最长寿的人夏洛特,1889年出生,生活在美国俄亥俄州诺思利马市维拉斯湖畔养老院。在她的家族中,长寿者并非个例,母亲去世时离100岁生日仅差6周,父亲92岁高龄去世,哥哥98岁去世 。当被问及长寿的秘密,她回答“老老实实过好每一天”。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她具体的运动情况,但可以推测规律的生活中或许包含着适度的活动。
再看享年117岁的玛丽亚·布兰亚斯·莫雷拉,她生前认为自己长寿得益于“做事有条理、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亲近家人和朋友、亲近自然、无忧无虑、积极向上”,另外也是“运气好、基因好” 。她除了听力障碍和行动不便,没有其他健康问题,且头脑非常清醒。她的生活方式中,亲近自然等行为或许也蕴含着适度运动的元素。
回到最初的问题,多运动的人并非一定不能长寿,关键在于“度”和“方式”。适度、科学地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才能让运动成为延长寿命、增进健康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所以,让我们抛弃那些片面的观点,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运动,在运动中拥抱健康与长寿。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