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罕见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酪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等疾病,都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避免加重疾病的进展。那么每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是多少呢?




一、不同种类的食物蛋白质的含量


日常的食物来源有谷薯类、蔬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豆类、坚果、油脂类等食物。每一种食物含有的蛋白质不同,下面是一些简单的蛋白质的评估方式供参考使用。不同食物的具体蛋白质含量可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并且在医生和注册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和搭配食物。


1、肉鱼蛋奶豆类含有的蛋白质相对较高,也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大概每一份约含有7克蛋白质。虽然这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但是考虑到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应注意控制。


肉类(每份 50 g,蛋白质 7 g,能量 90 kcal)

猪肉(瘦)35g

酱牛肉 25g

火腿 25g

鸡翅 50g

大排 50g

牛肉(瘦)35g

羊肉(肥瘦) 50g

兔肉 35g

鸡肉 50g

鸭肉 50g

水产品(每份 75 g,蛋白质 7 g,能量 90 kcal)

鲢鱼 50g

鲑鱼 50g

带鱼 50g

黄鱼 75g

鲤鱼 75g

草鱼 75g

鲫鱼 75g

鳊鱼 75g

青鱼 75g

生蚝 75g

基围虾 75g

对虾 75g

鱿鱼 50g

蟹肉 75g

海参 50g

蛋类(每份 60 g,蛋白质 7 g,能量 90 kcal)

鸡蛋 60g

鸭蛋 60g

松花蛋 60g

鹅蛋 60g

咸鸭蛋 60g

奶类(每份 230 g,蛋白质 7 g,能量 90 kcal)

牛乳 230g

酸奶 230g


2、蔬菜和水果中的蛋白质都是非优质蛋白,但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我们也应该保证一定的摄入。对于低蛋白膳食的人群来说,每天至少有一半的蔬菜来源于瓜类的蔬菜,如冬瓜、黄瓜、丝瓜、西葫芦等。


绿叶蔬菜(每份 250 g,蛋白质 4 g,能量 50 kcal)

西兰花 100g

黄豆芽 100g

长豇豆 150g

刀豆 150g

茼蒿菜 250g

荠菜 200g

荷兰豆 200g

芹菜 200g

香菇 200g

大白菜 300g

豆角 200g

金针菇 200g

香菇 200g

四季豆 200g

马兰头 250g

茄子 350g

平菇 250

空心菜 250g

苋菜 250g

绿豆芽 250g

茭白 500g

芦笋 300g

油菜 250g

菜花 250g

菠菜 250g

海带 500g

油麦菜 300g

茴香 300g

生菜 300g

瓜类蔬菜(每份 200 g,蛋白质 1 g,能量 50 kcal)

佛手瓜 100g

菜瓜 200g

葫芦 200g

方瓜 200g

冬瓜 300g

丝瓜 150g

苦瓜 150g

黄瓜 200g

南瓜 200g

西葫芦 200g

水果(每份 200 g 蛋白质 0 g-1 g,能量 90 kcal)

樱桃 150g

荔枝 150g

桃 150g

香蕉 150g

草莓 150g

葡萄 200g

橙 200g

芒果 300g

苹果 200g

菠萝 300g

哈密瓜 300g

西瓜 300g


3、谷薯类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能量主要来源,不同的谷薯类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不同。对于限制蛋白质的人群来说,可优先选择低蛋白的淀粉类食物,如冲调藕粉、虾仁粉丝、炒土豆粉、炒河粉等,也可以使用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与普通的面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做成馒头、煎饼、虾饺等。


谷薯类(每份 50 g,蛋白质 4 g,能量 180 kcal)

稻米 50g

籼米 50g

薏米 50g

玉米面 50g

荞麦 50g

粳米 50g

糯米 50g

黄米 50g

小米 50g

米饭 130g

挂面 60g

小麦粉 60g

面条 60g

花卷 70g

馒头 70g

马铃薯 200g

木薯 200g

甘薯 200g

山药 200g

芋头 200g


4、一般 20 g的坚果,含有4g蛋白质,烹调油是不含有蛋白质的。所以如果没有血脂异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烹调油,以保证热量的充足。


二、低蛋白食品的选择


天然食物一般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的蛋白质,对于蛋白质限制较为严格的患者来说,可根据病情和年龄选择相对应的低蛋白食品:


1、低蛋白的面条、馒头、米饭,可以作为正餐的主食进行食用。


2、现在还有一些低蛋白的发糕、曲奇饼干等食品,可以作为点心加餐食用。


低蛋白食品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不用额外担心蛋白质的摄入,同时能够保证热量的摄入,从而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去食用优质蛋白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封志纯,王艳,杨茹莱.遗传代谢病防止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  中国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WS/T 557-2017).

作者:牛杨、盛金叶、冯一、汤庆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

项目来源:上海市健康科普青年英才专项(JKKPYC-2022-06)

来源: 星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