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苞白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的乔木。株高8米;幼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或窄椭圆形,先端骤尖或稍尾尖,基部圆或楔形,两面无毛;花白色,单生枝顶,花无梗,苞片及萼片被灰绢毛;蒴果球形,苞片及萼片宿样全包果;种子近球形;花期冬春。7

大苞白山茶分布于中国东部南亚热带范围,向南楔入北热带北缘,处在北回归线附近,广东东部沿海低海拔地方。其深受海洋季风的影响,生境的水热条件较优越,气候湿润以至潮湿,耐瘦瘠,耐庇荫,多生于山谷潮湿的岩缝间。8大苞白山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易危(VU)。9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10

大苞白山茶对研究山茶属的系统发育和区系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1其种子含油可供食用,也是观赏植物。12

形态特征

乔木。株高8米;树皮灰白色,幼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或窄椭圆形,先端骤尖或稍尾尖,基部圆或楔形,两面无毛;长9-12厘米,侧脉在上面陷下,无毛,边缘有锐利锯齿,叶柄长1-1.5厘米。

花白色,单生枝顶,花无梗,直径9-12厘米;苞片与萼片未分化,被灰绢毛;约12,最内侧的倒卵圆形,长3-5厘米,革质,被灰色柔毛,花后不脱落;花瓣8-9,长圆形,先端圆或者2裂;基部略连生;雄蕊多轮,离生;子房3-5室,花柱3-5条离生。

蒴果球形,苞片及萼片宿样全包果;直径4-5厘米,5瓣裂,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每室数个;种子近球形;花期冬春7;果期8-9月。1

生长环境

大苞白山茶产地深受海洋季风的影响,生境的水热条件较优越,年降雨量为1600-2200毫米,气候湿润以至潮湿,虽有一定的冬旱,但多雾,空气湿度大,年平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平均温21-22℃,夏季长达6个月以上,没有冬季,极端最低温3-5℃。生长于低海拔丘陵山地的水边、林缘和疏林中,分布区气候年均温20.7-21.7℃,一月均温11.4-14.0℃,七月均温28.1-28.5℃,年均降水量1510.4-2076.8毫米,年日照时数1695.0-2039.2小时,日照百分率39-46%,相对湿度78-82%。

分布范围

大苞白山茶分布于中国东部南亚热带范围,向南楔入北热带北缘,处在北回归线附近,广东东部沿海低海拔地方。8模式产地在九龙半岛的大雾山南坡的城门水塘,海拔350米的山谷。此外在广东陆丰县八万的罗经漳林场,大埔县庵田及万亩林场等地也偶有分布1。大苞白山茶在广东陆丰及大埔相继发现,分布零星,经过勘察,包括模式产地仅有的两丛灌木在内,已发现的也不过4-5丛。

生长习性

大苞白山茶耐蔽荫,耐瘠薄。

繁殖方法

大苞白山茶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10

栽培技术

适用土壤

土壤是大苞白山茶的生长基础,因为大苞白山茶根系依赖土壤生长、发育,大苞白山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主要从土壤中吸取。大苞白山茶喜欢偏酸性、含腐殖质较高、疏松通气的山地红(黄)壤土,pH值在5至6.5之间,不能采用碱性土或黏性重的土壤作盆栽大苞白山茶基质。土壤配制:山泥土(种作物的熟化红壤土)50%,木屑或食用菌渣40%,饼肥粉或牲畜粪和磷肥粉10%,三者拌匀,浇水适量装袋熟化,夏秋20天以上,春冬30天以上,这种土壤不仅疏松通气,还能保肥保水,适合大苞白山茶生长发育。

适度光照

大苞白山茶需要适宜的光照,又怕高温烈日直射。

春季、秋末时将大苞白山茶要移到见光多的阳台上或地面,接受全天光照,促使植株生长发育,促使它花芽分化,花蕾健壮。进入夏天阳光最为强烈,见光背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养护,也可以移到北边阳台上或南边阳台内下边莳养,还可以用75%遮阳网,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将植株盖好,避免烈日直射,引起叶面创伤或小株枯萎,有条件的将山茶移到阳棚下安全越夏。

适宜温度

温度是大苞白山茶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大苞白山茶性喜温暖,生长最宜的温度为18℃至25℃,相对湿度60%至65%。

大苞白山茶的生长,春梢一般在3月中下旬萌动,4月份开始抽芽,5月中下旬形成顶芽,停止生长,逐渐分化出叶芽或花芽,从花芽形成直到开花要180天至240天。夏梢在7月下旬萌动,至9月上旬停止生长。山茶虽然耐低温,但遇寒潮侵入,气温骤然下降0℃以下或又遇上干燥西北大风,就会引起嫩枝冻害,花蕾受冻害则枯萎。

适宜湿度

大苞白山茶叶片多,叶片面积大,蒸腾作用快。大苞白山茶喜欢湿度较大气候,也喜湿润的土壤。因此,要给盆栽大苞白山茶补足水分,在春秋生长季节每天浇水1次,如果地面干燥还要向地面和周边浇水或喷水1次至2次,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植株就生长茂盛。同时,注意因浇水多,而且大多数家庭都是浇自来水,天长日久土壤就会碱化。为此,在浇水时,每月补浇0.5%至1%硫酸亚铁水,也可以采用5%至8%食用酸醋液,对叶片进行喷施。大苞白山茶喜欢湿润的土壤,必须及时排除,以免根系浸泡在水中闷死、腐烂。

适量养分

大苞白山茶是喜肥花卉,因为树势健壮,叶片较多,花期也较长,因而需肥量也多。在施肥过程中,施足液肥,结合换盆施足长效肥,施30克至80克腐熟饼肥粉或晒干鸡鸭粪,放到盆底下与底土拌匀。根据植株生长时期,增施有机肥。除冬夏最冷最热时外,每月施1次至2次腐熟枯饼水,其施肥方法:将盆边土壤扒开2分左右,将液肥施入沟内即用土壤覆盖,避免发生异味。也可以将腐熟的饼肥粉施在盆边与盆土拌匀,让花卉慢慢吸收。城市花友可以上花市购买花卉专用肥,既卫生又安全。为使大苞白山茶生长更好,在大苞白山茶生旺盛期,每月要进行1次至2次根外施肥,以0.2%-0.3%磷酸二氢钾和1%至2%的植物生长素喷施叶片。

施肥的原则:宜轻不宜重,宜淡不宜浓,宜少不宜多,必须坚持薄肥勤施的方法,特别是不要施生肥。

适合环境

大苞白山茶喜欢生长在空气适度流动的环境中生长,最喜爱微风吹动,它喜东南风带来的水汽,但怕西北风和大风,而使水分蒸发过快,大苞白山茶供求失去平衡,株叶也易损伤,造成植株落蕾落花现象。冬季大苞白山茶要放在避风向阳环境中养护,并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春秋季节要使它通风透光,受微风摇动,这样不仅植株生长良好,也有利于花芽分化,花蕾生长发育,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实践表明,适度通风,适宜光照,能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此外庄承纪等探讨不同植物生长激素组合和浓度配比对大苞白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期为珍稀濒危植物大苞白山茶的保育工作提供技术参考4。

病虫防治

大苞白山茶易被红蜘蛛和多种蚧壳虫危害,一般是由于通风不良引起的,比如糠片蚧壳虫用十万分之一的肥皂水喷洒。若叶片间出现黑斑,往往因多湿不通风及施肥过多引起,可用波尔多液或多菌灵防治。注意排水与施肥,除去病叶。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大苞白山茶种子含油可供食用。12

观赏价值

大苞白山茶可作观赏植物。12

科研价值

大苞白山茶本种是1959年才公诸于世的,它的模式标本采自九龙半岛的大雾山,仅有两丛植株发现,20世纪60年代才于粤东、粤西相继发现,但分布零星,为数极少。为中国特产而又非常稀有的植物,是山茶属里具有形大、数量多而又不脱落的苞被片,离生的雄蕊,5数的子房室等较多原始特征。加之其为山茶属为数不多的野生四倍体种之一,在研究山茶属的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111

保护现状

面临威胁

中国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在被子植物中,材质优良的森林树种和药用、经济植物从来都是开发的重要对象,因此中国被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因其树干、根或全株作商品贸易而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各自的分布区面积急剧缩减,野生资源明显减少。根据已有资料估计,中国被子植物约有4000种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列入珍稀濒危保护的植物约1000种,其中分布区极窄、植株很少的极危种,大苞白山茶在IUCN红色名录-中国极危濒危植物名录中。

保护级别

傅立国等2和于永福3分别将该种列为国家二级濒危植物和Ⅱ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9

2023年3月,入选《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相关新闻

人民网一篇“珍稀濒危植物深圳现形”中报道称:“深圳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区系特点与分布状况”的调查开始,由仙湖植物园的专家王勇进、张寿洲、李勇、陈景芳和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邢福武教授共同承。深圳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空白,科考队从未造访过这座年轻的城市,广州的华南植物研究所内基本没有来自深圳的珍稀标本。

专家们曾预言:比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两本权威目录对深圳的野生植物进行调查,能够发现的珍稀品种也就3至4种。其中有濒危植物大苞白山茶仅在七娘山发现了一株,而这一株就长在山路边,它那美丽的花朵随时会遭“黑手”而夭折。

由于野生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梧桐山和七娘山即将被开发为旅游风景区,专家们建议政府在规划、开发前充分考虑珍稀野生植物的保护问题。

2024年3月21日,大苞山茶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国内大苞山茶首次野外回归。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