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Zinc),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12族(锌分族)的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Zn,原子序数30,相对原子质量65.39。锌是白色金属,属六方晶系。

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单质锌有两性,易与酸、碱反应均能放出氢气,和酸生成锌离子,和碱反应生成偏锌酸盐。锌的氧化态为+2。重要化合物有氧化锌、硫化锌、氯化锌等。自然界中主要以闪锌矿存在(主要成分为ZnS),经高温煅烧被氧化为氧化锌,再用焦炭还原得到单质锌1。

金属锌主要用于镀锌板和精密铸造。锌片和锌板用于制造干电池和印刷工业。由于锌能与许多有色金属组成合金,故广泛用于机械工业及国防工业上,其中最重要的是铜锌合金3。

锌几乎涉及所有细胞的代谢,当其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引起生理变化或病理改变而产生多种疾病。此外,锌在DNA保护与修复中至关重要,对维持男性和女性的生育能力均极为重要14。

历史

13世纪,印度人用诸如木炭之类的无机物还原菱锌矿(碳酸锌,化学式ZnCO3)得到了金属锌2。

明朝末年,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有明确记载的冶锌场面4。

1668年,佛兰德的冶金家P.Moras de Respour,从氧化锌中提取了金属锌,但欧洲认为锌是由德国化学家Andreas Marggraf在1746年发现的9。

1738年,英国开始用下冷凝式炼锌10。

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以多层锌环和银环叠放,其间用浸湿食盐水的纸片隔开,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电池——伏打电池7。

1869年Raulin发现锌存在于生活机体中,并为生活机体所必需。1963年报告了人体的锌缺乏病,于是锌开始列为人体必需营养素。锌的生产过程非常简单,将炉甘石(即菱锌矿石)装满在陶罐内密封,堆成锥形,罐与罐之间的空隙用木炭填充,将罐打破,就可以得到提取出来的金属锌锭。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锌为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30,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银白色略带蓝灰色的金属,在常温下密度为7.14 g/cm312,熔点和沸点分别为419.53 ℃和907 ℃8。

锌的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晶格,有α、β、γ三种结晶状态,转化温度分别为170 ℃和330 ℃。锌在常温下延展性差,加热至100 ℃~150 ℃时延展性变好,当加热到250 ℃时则失去延展性而变脆8。

虽然晶体结构属密实六方柱系,但晶轴比1.856比理论值1.633大得多。在晶体中,每个锌原子有十二个近邻,与其中六个相距266.48 nm,与另六个则相距较远,为291.29 nm,因此六方基面层的键,大大强于各层间的键,该特性可以解释锌在变形时的若干行为以及锌的同素异形体的行为。

锌单晶应力变形研究表明,当高于室温时,滑移可以沿着棱柱的[1010]面发生,而弯曲却容易沿着[1012]角锥面产生。锌的临界剪切应力也很低,它与施加应力的速率和温度有关13。

锌在熔点附近的蒸气压很小,液体锌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急剧增大,在熔点~沸点范围内,锌蒸气压(Pa)与温度的关系式如下:

lgp = -6620/T - 1.255lgT + 14.465

|| || 锌的物理性质

注:摄氏度℃ = 5/9 × (华氏度℉ - 32),05~23号的数据源于Aspen Plus V14的PURE-28物性数据库.

化学性质

锌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以两个价电子参与成键,如ZnO,ZnCO3,Zn(NO3)2和ZnCl2等。室温下,锌在干燥空气中很稳定,但超过200 ℃时,锌被迅速氧化。

(1)与空气反应

金属锌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失去光泽。锌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白色的氧化锌(Ⅱ)。如果延长加热的时间,氧化锌会变成黄色2。

4Zn + 2O2 + 3H2O + CO2 → ZnCO3·3Zn(OH)2

注:锌在潮湿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碱式碳酸盐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使得锌具有防腐的能力,因此铁制品表面常镀锌以防腐13。

(2)与卤素单质反应

二溴化锌(ZnBr2)和二碘化锌(ZnI2)可以通过金属锌和溴、碘单质的直接反应而生成2。

(3)与酸反应

金属锌可以缓慢溶于稀酸中,生成含有Zn(Ⅱ)离子的溶液和氢气。实际上Zn(Ⅱ)在溶液中是以配离子Zn(H2O)62+的形式存在的。2

金属锌和硝酸等氧化性酸的反应非常复杂,反应产物取决于反应时的条件2。锌易溶于大多数无机酸中,但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纯锌的作用较慢,随着酸的浓度和温度的提高,反应加剧。加入氧化剂或金属离子(如Cu2+,Ni2+,Co2+)能大大地促进反应,不过某些其它离子如Mg2+,Cd2+的存在,也可使反应减缓。溶解反应的活化能约为16.7 kJ/mol,相当于受扩散控制过程的数量级13。

Zn + 2HCl → ZnCl2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Zn + 2H2SO4(浓)→ ZnSO4 + SO2↑+ 2H2O

Zn + 4H2SO4(浓)→ 3ZnSO4 + S↓+ 4H2O

Zn + 5H2SO4(浓)→ 4ZnSO4 + H2S↑+ 4H2O

4Zn + 5HNO3 + 5H2SO4 → NH4HSO4 + 4ZnSO4 + 3H2O

注:Zn与HNO3反应随着反应温度和HNO3浓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产物。原因是硝酸为强氧化性酸(N的化合价为最高价+5),与具有还原性的金属单质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而非简单的置换反应,其氧化性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和浓度,即温度和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则被还原的产物的N化合价相对较高,反之,硝酸氧化性越弱,则被还原的更彻底(N化合价更低)16。

3Zn + 8HNO3(稀1:2)→ 3Zn(NO3)2 + 2NO↑+ 4H2O

4Zn + 9HNO3(很稀1:10)→ 4Zn(NO3)2 + NH3↑+ 3H2O

4Zn + 10HNO3(1:10)→ 4Zn(NO3)2 + NH4NO3 + NH4NO3 + 3H2O

4Zn + 10HNO3(稀)→ 4Zn(NO3)2 + N2O↑ + 5H2O

Zn + 4HNO3(浓)→ Zn(NO3)2 + 2NO2↑+ 2H2O

Zn + 2AgI + H2SO4 → ZnSO4 + 2Ag↓+ 2HI(加热)

(4)与碱反应

Zn因生成不溶于水且阻止反应进行的Zn(OH)2而不能和H2O(l)起反应,但有碱存在时,Zn(OH)2可溶于碱而促使Zn继续与H2O(l)反应,原因是锌与铝、铍类似均具有两性,既可溶于酸也可溶于碱16。

金属锌可以溶解于氢氧化钾(KOH)等碱性溶液中,生成锌酸盐,如Zn(OH)42-。所得的溶液中也许还会含有其他含锌化合物2。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