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石,又称黑鲩(huàn)石、鱼惊石、鱼精石、鱼枕石,是青鱼(黑鲩鱼)枕骨下方咽喉部位的一种由角质蛋白构成的硬质增生。这种增生是青鱼在长期进食螺蛳、贝类等硬质食物时,为了更有效地压碎这些食物而逐渐形成的。

青鱼石作为一种角质增生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这种高分子化合物赋予了青鱼石坚硬而又有韧性的特质。在物理性质上,青鱼石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密度,能够抵抗外界的冲击和磨损;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使得青鱼石在光线下能够呈现出温润的光泽。在化学性质上,青鱼石相对稳定,不易与常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保证了其长期的保存价值。此外,经国家科学技术部门鉴定,青鱼石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硒、锌、铁等,这些元素在经过一定处理后能够析出并被人体吸收利用。

青鱼石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体现在文玩收藏、饰品制作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在文玩收藏领域,青鱼石因其独特的质地和色泽备受藏家青睐,经过精心打磨和抛光后的青鱼石饰品更是价值连城。在饰品制作方面,青鱼石常被制作成手串、吊坠等饰品供人们佩戴欣赏。此外,青鱼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一些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用价值尚未得到现代医学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对待。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青鱼石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和创新。1

组成成分

青鱼石,作为青鱼体内的一种特殊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和铝酸盐、氧化铝等无机物质,同时含有微量的铁、镁、钙、钠和钾等元素。这些成分共同赋予了青鱼石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青鱼体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要成分

青鱼石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这是构成其坚硬质地和独特色泽的基础。此外,也有资料指出青鱼石的主要成分为铝酸盐和氧化铝,并含有微量的铁、镁、钙、钠和钾等元素。这些成分共同赋予了青鱼石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成分特性

角质蛋白:作为青鱼石的主要成分,角质蛋白是一种强韧的有机物质,它使得青鱼石在干透后变得坚硬如石,同时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温润的触感。这种成分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是构成皮肤、毛发、指甲等硬组织的重要物质。

铝酸盐和氧化铝:这些无机成分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青鱼石的硬度和稳定性。它们与角质蛋白相互结合,形成了青鱼石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微量元素:青鱼石中含有的微量铁、镁、钙、钠和钾等元素,虽然含量不高,但也可能对青鱼石的色泽、光泽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青鱼石的主要成分与其在青鱼体内的功能密切相关。青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螺蛳、蚌壳等带有硬壳的食物为食。为了更好地咀嚼和消化这些食物,青鱼的咽喉部位会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角质增生,即青鱼石。这层角质增生不仅能够帮助青鱼轻松咬碎食物的硬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青鱼的咽喉免受损伤。

研究历史

青鱼石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它融合了传统知识、民间传说与现代科学的探索。2

古代记载与文化象征

青鱼石,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材料,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宋代乃至更早时期,古时亦称“鱼枕”或“鱼魫”,最早见于《尔雅·释鱼》中的记载,其中郭璞注解道:“鱼枕位于鱼头骨中,形态宛如篆书的‘丁’字,故有此称,且可雕琢为印。”这一描述不仅揭示了青鱼石的形态特征与命名由来,还预示了其作为工艺品的潜力。

至宋代,青鱼石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之物,它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尚价值。文人雅士竞相将其镶嵌于帽饰之上,创造出独特的“鱼枕冠”,这一风尚不仅彰显了佩戴者的独特品味,更成为了文化身份的象征。大文豪苏轼更是以《鱼枕冠颂》一文,深情咏叹其莹净之美,表达了对这一饰品的无限喜爱与赞赏。

此外,青鱼石还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器具与装饰品。据《续墨客挥犀·鱼魫》记载:“南海鱼有石首者,盖鱼魫也。取其石,治以为器,可载饮食,如遇蛊毒,器必暴裂,其效甚著。”南海所产的青鱼石,质地优良,福建工匠尤为擅长将其加工成晶莹剔透、宛如琥珀的器物,不仅美观且实用,甚至能检测食物中的蛊毒,遇毒则器裂,其效用显著。

在文学作品中,青鱼石也频繁出现,如《水浒传》(“冠儿小明铺鱼魫,掩映乌云。”)与《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铺中立着箇女娘,鱼魫冠儿,道装打扮,眉间青气现。”)等古典名著中,均有关于佩戴鱼魫冠的生动描绘,进一步印证了青鱼石在当时社会中的流行与影响力。这些记载不仅丰富了青鱼石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今天了解这一古老材料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文化寓意:青鱼石在民间被广泛认为具有辟邪、防小孩惊吓、纳福纳禄等神奇作用。因此,它常被制作成手链、吊坠等饰品,佩戴在小孩或老人身上,以求得平安和庇护。这种文化寓意使得青鱼石在民间具有深厚的积淀和广泛的传播。

现代研究与应用

科学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青鱼石也逐渐成为了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象。科学家们通过对青鱼石的成分、结构、性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工艺品制作:青鱼石因其独特的质地和色泽,成为了制作工艺品的珍贵材料。经过精细的打磨和抛光处理,青鱼石可以展现出如玛瑙、黄晶石般的光泽和色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市场价值:随着青鱼石观赏性和神奇色彩的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其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尤其是那些颜色和形状完美、体型较大的青鱼石,更是成为了市场上的珍品,价格昂贵。

形成机制

青鱼石的成因是青鱼为了适应其特殊食性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理结构。它是青鱼体内角质细胞在特定区域长期受到机械刺激后发生增生性反应的结果。

青鱼的食性

青鱼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螺蛳、蚌、蚬、蛤等带有硬壳的水生物为食。这些食物大多具有坚硬的外壳,对青鱼的咀嚼和消化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青鱼石的生成过程

辅助咀嚼:为了更有效地咀嚼和消化这些带有硬壳的食物,青鱼的咽喉部位,特别是牙齿的上方即枕骨下方,会逐渐生长出一块辅助压碎硬壳的角质增生物。这个增生物就是青鱼石的前身。

长期演化:随着青鱼的不断摄食和生长,这块角质增生物会逐渐变大并变得更加坚硬。它是青鱼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特殊食性而形成的独特生理结构。

形成机制:青鱼石的形成可以看作是青鱼体内角质细胞在特定区域(即咽喉部位)长期受到机械刺激(如咀嚼硬壳食物)后发生的一种增生性反应。这种反应导致角质细胞在该区域大量堆积并逐渐形成一块坚硬的角质增生物。3

制作过程

青鱼石原料摘取

有此石的青鱼(黑鲩)品种又名螺蛳青,属鲤科青鱼属鱼类,淡水鱼,体重可达数十千克。该鱼喜食坚硬的螺蛳,青鱼石为青鱼枕骨下方咽喉部位一处用来辅助压碎螺蛳的增生角质垫长年累月演化生成。草鱼、鲤鱼亦有,其它鱼类一般无此石,故显难得和珍贵。青鱼石取下自然干透后材质稳定,能长期保存。

摘取方法:青鱼石位于青鱼咽喉部位牙齿上方的枕骨上,检索该部位明显可见环镶于上颚但相对独立、不相联于其它鱼骨的心型异物。一般肉眼即可见其与其它骨头的明显差异,发现即设法取下。

取石过程:

  1. 准备工具,一把剪子,一把勺子,将青鱼头,沿胸鳍大关节处切下。
  2. 用剪子将青鱼胸鳍大关节剪开,用剪子可以确保不伤及青鱼石。
  3. 将剪开的胸鳍大关节掰开,这样就已经可以看到鱼枕骨上部的青鱼石了。
  4. 用勺子将青鱼石从鱼枕骨上面撬下。这步其实是最关键的一步,新鲜的青鱼石硬度比较低,撬取不得当容易伤及青鱼石,形成裂纹划痕,所以找到合适的工具非常关键。不锈钢勺子的弧度正好贴合青鱼石的弧度,这样可以非常巧妙地将青鱼石撬下,而不伤及青鱼石,比用小刀,剪刀之类的工具撬取合适很多。

保存条件

如何保存摘取的青鱼石原料

青鱼是水生生物,新鲜的青鱼石含大量水分。取石后,需待其阴干胶结成坚硬角质物后才能加工。

切勿用晒干、吹干、烘干的方法干燥青鱼石。这些迅速脱水的方法,会使得青鱼石短时间内干湿度变化剧烈而产生大量裂纹。

所以,鲜取的青鱼石需要存放在阴凉、无风、避光、干燥的环境中存放半月以上,待其自然阴干为宜。干燥后的青鱼石,橙中带粉,色泽诱人。如果原料需要上油保养,应待青鱼石干透后上油保养,过早上油会影响青鱼石水分的挥发而影响后续的加工打磨。1

加工打磨

青鱼是水生生物,新鲜的青鱼石含大量水分。取石后,需待其阴干胶结成坚硬角质物后才能加工。

初步清理

青鱼石正反两面,一面生长面一面咀嚼面。通常咀嚼面磨损老化严重,有时候甚至还留有青鱼咀嚼时嵌入的螺丝壳。打磨青鱼石之前需要把咀嚼面的老化部分清理干净。另外,青鱼石局面的老化部分腥臭味较重,清理后打磨可以减少打磨过程中的腥臭味。

胶固护活

这个胶固,防止打磨过程开裂和崩碴的工序行话叫作“护活”,更多的适用于砂轮机或者雕刻机打磨,主要是为防止打磨加工过程中发生蹦碴。不过青鱼石带有一定韧性,不太容易崩碴,手工打磨这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打磨时摩擦产热的问题。青鱼石的咀嚼面通常老化严重,表面布满裂纹,胶固之后,胶水沁入裂缝,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裂作用。

此外,很多朋友喜欢用泡油的方式来养护和保存青鱼石原料。但实际上,泡油对于未加工的青鱼石并无裨益,泡油之后,青鱼石的表面裂缝被油沁满而难以分辨。往往,加工时看着已经没有裂了,但是等最后打磨抛光干燥之后还会显现裂纹。这样就需要再次打磨,费工费时。待加工好后上油保养比较适宜。

修型粗磨

这里我们选用砂纸作为打磨工具。第一步,可以选用180目-400目的砂纸,将青鱼石表面杂质、裂纹去除干净,并将青鱼石的外形打磨规整。打磨过程中要注意摩擦产热的问题,摩擦过热可能会使青鱼石产生新的细裂。如果选用水砂进行打磨,切勿将青鱼石浸泡水中。青鱼石具有一定吸水性,吸水膨胀后的青鱼石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所以,这里以蘸取少量水打磨为宜,打磨完即刻擦干。

精修细磨

这一步需要将粗磨定型的青鱼石进行精细打磨。较粗的180-400目的砂纸会在青鱼石表面形成划痕,所以仅仅粗磨的青鱼石无法进行直接抛光。

所以,这里需要用800目、1000目、3000目、5000目的砂纸进行过渡打磨,以尽可能抚平表面划痕。打磨过程中同样要注意摩擦产热的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打磨时用水和湿度的控制。基本技巧是随着砂纸越用越细,蘸水量也要逐步减少,到5000目及以上可干磨。

精细抛光

精细抛光的青鱼石会呈现果冻般的质感,色泽粉嫩,光洁如翠。

那么如何对青鱼石进行镜面抛光?

方法一:将青鱼石定型打磨到5000目后,自然阴干存放1-2天,然后用7000目砂纸干磨抛光。

方法二:将青鱼石定型打磨到5000目后,自然阴干存放1-2天,然后用棉布蘸取牙膏直接在青鱼石表面擦拭,直至出现镜面效果。最后将牙膏快速洗净,自然阴干即可。

匹配参考

青鱼石的大小和重量通常与青鱼的体重成正比。根据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和观察,可以大致得出以下对应关系(请注意,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因青鱼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 || 青鱼石与青鱼的尺寸匹配

*青鱼石重量由尺寸和厚度决定,相同尺寸的青鱼石重量可能由于厚度差异而相差较大;

*青鱼石取决于鱼龄、鱼的体型和青鱼石的完整程度,相同大小的鱼所产的青鱼石可能大小相差较大。

物化性质

青鱼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角质增生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信息可能因青鱼石的具体来源、生长环境以及处理方式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物理性质

形态与颜色:青鱼石通常呈现为心型或类似形状,颜色多为黄嫩色,干透后其外观更加坚硬且晶莹剔透,有时可呈现出如翠似玉的质感。经过精细打磨和抛光后,青鱼石能展现出果冻般的质感,色泽粉嫩,光洁如翠,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硬度与韧性:青鱼石在干透后硬度较大,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物理冲击和磨损。同时,青鱼石还带有一定的韧性,使得在加工过程中不太容易崩碴,但打磨时仍需注意摩擦产热问题,以避免产生新的细裂。3

吸水性与稳定性:青鱼石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在吸水后会发生膨胀,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蘸水量,以避免产生裂纹。青鱼石取下后自然干透,其材质稳定,能够长期保存而不易变质。

化学性质

成分组成:青鱼石的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这与许多动物角质组织相似。同时,青鱼石也被认为是一种由硅酸盐和钙质组成的矿物,化学式为Ca10(PO4)6(F,OH)2,这一观点可能与其在特定环境下的矿物化过程有关。

溶解性:青鱼石在水中不溶解,显示出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然而,青鱼石可以被酸溶解,生成可溶性的钙盐和磷酸盐,这表明其化学结构中含有可被酸攻击的部分。

反应性质:青鱼石具有一定的固化性质,可以与钙质和磷酸盐反应,形成可溶性的复合物。这一性质使得青鱼石在工业上有可能作为浸固化剂使用,通过与砂子或矿渣中的钙质和磷酸盐反应,形成坚硬的固体物质。

稳定性与耐久性:青鱼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固化后的固体物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价值

青鱼石,作为青鱼体内的一种特殊角质增生物,在观赏、经济、文化、实用和科学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和文玩收藏品,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观赏价值

独特形态与色泽:青鱼石通常呈现为心型或类似形状,颜色黄嫩,干透后可能更加深邃,如翠似玉。经过精细打磨和抛光后,青鱼石能展现出晶莹剔透、果冻般的质感,极具观赏价值。

美观饰品:青鱼石常被加工成各种饰品,如挂件、手链、吊坠等,因其独特的形态和色泽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文玩市场上,青鱼石也是一种备受追捧的稀罕货。

经济价值

高价交易:青鱼石的价格因其品质、大小和市场需求而异。一般来说,青鱼石的价格随着青鱼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个头越大的青鱼,其嘴里的青鱼石就越大,价格也就越高。目前市场上,青鱼石的价格在每克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甚至有的高品质青鱼石能卖到上千元一克。

稀有性:青鱼石并非所有青鱼都有,只有体型较大的青鱼才可能产生。因此,青鱼石的稀有性也为其增添了经济价值。

文化与象征意义

驱邪避凶:在民间传说中,青鱼石具有驱邪避凶、防小孩惊吓的神秘功效。因此,很多人会将青鱼石制作成饰品佩戴在身上,以求得平安和吉祥。在民间习俗中,大青鱼往往会被腌制成青鱼干当作年货。在淹制过程中,上盐后的一两周设法取鱼石,咸味入内,小孩子遇恐慌惊吓时给予主动吸吮,成人遇惊悚感含于舌下,往往能立止其不良感觉。有人认为,可能起作用的仍是心理因素。1

祈福纳禄:在一些地区,青鱼石还寓意着祈福和纳禄。人们相信佩戴青鱼石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实用价值

辅助进食:青鱼石是青鱼为了进食硬壳软体动物(如螺蛳、蚌等)而在咽喉部形成的角质增生。它能够帮助青鱼压碎这些硬质食物,从而更容易地消化和吸收营养。

科学价值

生物学研究:青鱼石作为青鱼体内的一种特殊结构,对于研究青鱼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通过对青鱼石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青鱼的食性、生长速度以及生活环境等信息。

医用价值

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青鱼石或许有镇惊作用。料想犀牛角、羚羊角与牛角等角质物都具有很好的镇惊凉血、解毒等功效。而青鱼石主要成分亦为角质蛋白,所以青鱼石可能确有与之类似的功效。当然要进一步确证,还需科学研究支持。

保养方式

青鱼石的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质地温润,色泽惹人。平时佩戴需注意干湿度变化,防止风吹日晒雨淋,严防空调暖气直吹,忌水喜油,否则表面易产生崩裂。2

可放置在密实袋或者首饰盒中保存,并稍润油脂保养。推荐使用凡士林、婴儿油等矿物油类,不要使用食用油,食用油类容易发霉滋生细菌。

另外,青鱼石硬度在摩氏3左右,干透的青鱼石手指甲难以划动,带韧性,切忌与金属等坚硬物剐蹭,否则易产生划痕。

牙角一类的有机物文玩通常会出现老化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包浆,主要是氧化和干湿度变化所致,一般几年到几十年不等,视具体保存条件而定。青鱼石老化包浆后效果如同老琥珀开片的效果,为蜻蜓翅纹,亦富有美感。

来源: 百度百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